年暑期档IP电影回首
去年暑期档国产电影IP大爆炸,《夏洛特烦恼》(14.41亿,改编自话剧)、《煎饼侠》(11.60亿,脱胎于网络剧)、《大圣归来》(9.56亿,改编自经典名著)等片子都获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赢。相比去年暑期档IP电影的强大吸金能力,被视为制胜法宝的IP,却在年的暑期档集体“哑火”了。纵观年暑期档,票房排在前6位的影片票房均过6亿元,仅有一部《盗墓笔记》勉勉强强票房突破10亿,但鉴于其顶级IP的影响力,却还是没有达到发行方的预期。
今年暑期档的IP电影没有大爆发
倒是《寒战2》和《使徒行者》的市场表现十分抢眼,分别获得6.78亿和6.05亿的票房收入。其他诸如《微微一笑很倾城》(2.75亿)、《夏有乔木雅望天堂》(1.52亿)、《封神传奇》(2.84亿)、《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3.36亿)等电影的市场表现平平,且口碑也不尽如人意。IP改编电影的尴尬:同质跟风观众审美疲劳IP虽然积累了一定的观众基础,但这也意味着更高的期待和要求。IP的价值在于开发与否,二次开发是一个IP生命的开始,但也同时是这个IP开始减值的时刻,稍有不慎IP就会变成豆腐渣。《夏有乔木》、《致青春》这两部青春片都是吴亦凡主演
今年的暑期档电影便面临一些尴尬,国产影片多以“青春+IP”为格局进行打造,并起用那些时下的青春偶像明星作为影片卖点,演员都是清一色的“小鲜肉”,以期能吸引粉丝观众买票捧场。然而,青春片同质化的现象实在太严重了,玩儿烂掉的怀旧青春,永远没有新鲜感的“小鲜肉”,看多了观众也会产生审美疲劳。事实证明,即使改编自热门IP,一旦影片陷入内容空洞、题材同质化的怪圈,IP就不再是制胜法宝,而只能成为市场泡沫产生的诱因。《夏有乔木雅望天堂》、《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这两部青春片都是吴亦凡主演,这种同一个档期,同一类题材,同一个演员的同质化现象无疑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泡沫之夏》等口碑也是跌至谷底,青年主演表演生涩、CP感不够强、剧本硬伤等问题凸显。
“对于粉丝向的IP电影,粉丝只能保证一部分的消费,最终能带来多少票房,还是要回归到电影本身,由影片整体质量来决定。如果能用好非职业明星,做出好的电影,并不算坏事。但是对于国内许多投资方来说,无论是故事IP还是鲜肉明星,他们看中的只是背后粉丝经济的支撑,而非如何做出一部好电影,因此‘IP+鲜肉’的模式在国内反而容易制造出烂片。这样的电影一般明星片酬都很高,有时候票房反而不低,这对行业是一种伤害。”一位业内人士接受采访的时候分析到。
从目前暑期档IP电影的市场反应来看,观众对于IP已经趋于理性,单纯为IP而观影的人群毕竟是少数,多数观众更在乎的是影片的故事内容。好的IP未必会是好的电影,IP不是电影圈的灵丹妙药不要以为好的IP就是万试万灵,一个好的IP未必就会是一部好的电影,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如何转化这个IP。事实上,如何把一个积累了一定观众或者读者数量的IP转换为合格的特别是优质的电影作品,是创作者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完全寄希望于IP或粉丝来驱动票房、赚取口碑的逻辑并不成立,好的IP+好的内容才是成就“爆款”的根本。《封神》口碑票房双双失利
暑期档上映的魔幻巨制《封神传奇》,虽然拥有“封神榜”这样的超级IP,同时又集结众多国内一线明星,号称投资5亿元,仍然被众多观众和影评人轮番吐槽,并落了个“神片”“烂片”的标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创作者没有转化好这个IP。不仅在故事的改编上完全失控,在整个片子的形式风格上也偏离太多,完全浪费了这个超级IP。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过于强调IP,则很容易忽视电影中粉丝经济之外的元素,比如导演和演员的职业性。除了拉拢一众明星的“攒局”电影之外,非职业影人出身的“小鲜肉”型娱乐明星担纲主演的影片也越来越多,这也成为今年烂片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之一。前作在3年前就已经收了获超过7亿的票房,但由吴亦凡担纲主演的续作《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票房仅达到3.35亿元,影片也被网友批评为“故事没讲好,吴亦凡这种没有经过专业表演训练的偶像,缺了大导演把关,自己演就完全不着调”;由鹿晗担纲主演的《盗墓笔记》也被网友评论“全程尴尬大特写,无论从鹿晗的演技还是马思纯的配音无不如是”。
畅销书、大明星、大导演……几大卖座元素堆积起来,似乎就成了一个好项目,这个项目投资人满意、院线放心,唯独观众觉得不好看。从本质上说,IP电影根本不能算作电影,充其量只是华丽的产品。在这种风潮主导下,李易峰、鹿晗、吴亦凡等小鲜肉几乎承包了大银幕,而盗墓、青春等故事也反反复复,观众买了不同的电影票,看到的却是差不多的内容,长此以往,不烦才怪。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IP现象与IP市场”研讨会近日在清华大学内举行,由该学院“传媒蓝皮书”课题组编撰的《中国IP产业报告》也同时发布。报告选取目前已经公开的IP影视项目,通过数据分析模型,对IP的影响力进行评估,并推出了“中国超级IP-TOP影响力榜单”,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19天》、《盗墓笔记》和《西游记》。
一些“超级IP”项目被炒至千万级别
IP即著作权或知识产权,近年来从影视化到改编游戏,再到周边产品开发,IP越来越受到影视行业和资本市场的追捧。特别是诸多基于热门小说等改编的影视项目,譬如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鬼吹灯之寻龙诀》和电视剧《何以笙箫默》、《花千骨》等作品的成功,让IP市场愈发火爆。年影视同步上映、网台联动播出的《微微一笑很倾城》更是给IP产品的全媒体、全产业链开发提供了范本。影视公司和投资者普遍认为,拥有大量原著粉丝和较高知名度的IP可以节约营销成本,风险小,回报高,因而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这导致IP交易价格飞涨,原作者的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一些“超级IP”项目被炒至千万级别,个别作家的作品甚至还未写完就已经被预订。另一方面,不少业内人士和专家则对于IP市场的火爆忧心忡忡,IP市场泡沫论、IP枯竭说等唱衰IP的声音也不绝于耳。
网络小说成为影视IP最重要来源
据《中国IP产业报告》指出,年中国影视市场已有近个国内IP项目列入开发计划,其中一些影视公司所公布的片单甚至%都是IP项目。而在“中国超级IP-TOP影响力榜单”中,网络小说为61部,占比61%;传统小说为29部,占比29%。课题组组长卢金珠表示,传统原创编剧项目所占比例大幅下降,网络小说已成为影视IP最重要的来源,漫画改编影视则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因为继《十万个冷笑话》大电影取得佳绩之后,目前已经有9部漫画作品进入到此榜单中。
IP热源于影视行业热钱涌入
在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崔保国教授主持的研讨会上,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陆地、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万达影视公司副总经理韦翔东、光线传媒青春光线总裁张航(丁丁张)、北京千禧阳光影视公司董事长吉红等嘉宾也就此话题畅所欲言,对目前影视市场上的IP现象做了分析和点评。
张航(丁丁张)不仅是影视行业的践行者,本身也是畅销书作家,他分别从这两个身份出发,发表了自己对IP的看法。作为青春光线总裁,张航对IP持审慎的态度,他认为至年的IP热主要是源于影视行业热钱涌入,影视公司缺少内容,所以才掘地三尺争抢好IP。“光线评估IP项目主要有三方面:一看是否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二看IP的网络热度是否能与影视观众的热度产生勾连;三看制作难度。而所有的IP只是一个起点,如果一个IP在网络上很多人喜欢,说明它经过了大众的选择,它给我们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数据依靠,但是这件事情往前怎么走,发展起来怎么来做,不是钱能解决的,也不是粉丝能解决的,更多取决于制作环节。”作为畅销书作家,张航更希望从内容角度看待IP,他提出好作品的评判标准有五点:第一是题材是否有趣;第二是人物设定是否新鲜;第三是情感关系是否强烈,能否打动人心;第四是是否有独特的风格和很强的辨识度;第五是作品是否有好的世界观设定,能否给大家提供一种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IP热源于影视行业热钱涌入
万达影视副总经理韦翔东对IP概念提出不同的理解,他认为IP是影视行业的“搅局者”。“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理念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藐视权威。在网络平台上,大家拥有平等的发言权,而IP的出现正是源自于此。IP的外延很广,可能是大众或者市场知晓度较高的、追捧过的故事或者题材,甚至可能是一首歌。”对于目前成为IP热点的网络文学质量问题,韦翔东则持乐观态度,他说网络只是一个平台、一个载体,随着大家对网络文学的白癜风的治疗白癫疯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