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丨2016年影视行业BAT入局发力

年,国内电影票房高开低走,股价市值下滑的背后,影视类上市公司净利润却呈上涨态势。随着监管收紧,资本进入影视逐渐回归理性。

年是影视告别野蛮生长的一年,这一年,随着BAT等互联网公司的加入,影视行业规矩不断被打破,与此同时,资本进入影视逐渐回归理性,泡沫逐渐被挤出。

票房高开低走市场回归理性

总局统计数据显示,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12亿元,同比增长3.73%,而上年同期,票房增速为48%。与此同时,中国的银幕数块已经超过了美国的块,因此,中国的单银幕票房为万元,与年的单银幕票房万元相比,下跌超过20%。

全国票房中,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3.72亿,同比增长8.89%;国产电影票房为.63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8.33%。国产电影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38.25亿元,同比增长38.09%。

我国电影票房排名前十的电影,总票房共.10亿元,较年前十影片总票房达到的.65亿元有所下降。票房在13亿元以上的影片年共有7部,而年仅有3部。值得一提的是,年进口片数量达92部创历史新高,全年共有84部电影票房破亿元,9部电影内地票房突破10亿元。

年国内电影票房基本呈现出高开低走的态势,一季度,电影市场发展势头迅猛,春节档持续发力。年度票房前十的电影中有4部都集中在春节档,分别是《美人鱼》《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澳门风云3》和《功夫熊猫3》,而且这四部影片票房都超过了10亿元。

影视公司净利润上升市值回落

在年上半年中,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传媒行业指数表现排名靠后,半年跌幅达到23.44%,而影视是表现最差的子行业。截至年12月27日,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传媒行业指数从1月4日的.15点一路下跌至12月27日的.58点,区间下跌超25.38%。

影视类上市公司中,包括万达院线、光线传媒、华谊兄弟在内的细分行业龙头股价皆纷纷下滑。截至年12月28日,华谊兄弟从年初的19元多跌到11元,下跌46.86%;光线传媒从年初的13.6元,跌到9.71元,下跌35.7%。

中国电影上市后,从最高40.28元一路跌到22.99元。此外,新文化跌逾55.27%,华策影视下跌38.03%。股价市值下滑的背后,影视类上市公司净利润却依旧呈上涨态势。

根据Wind数据,年前三季度,传媒行业整体营业收入达到.46亿元,同比增长22.12%;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22.3%;总资产亿元,同比增长38.99%。85家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中,有66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高达77.65%。

具体到上市公司来看,深大通、大晟文化、文投控股成为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涨幅的前三强,涨幅最高的为深大通。根据深大通三季报,公司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44亿元,同比增长.9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53%。

从净利润收入额度来看,包括分众传媒、东方明珠、中南传媒、万达院线在内的4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均达到了10亿元级别。

并购遇阻资本热钱退出

根据Wind统计,年传媒类上市公司并购起,平均每32小时便有一次并购。

在跑马圈地的激烈竞争中,院线并购更引人注目。年前6个月,阿里向大地影院和博纳影业投资约21亿元,8月又花费1亿元收购杭州星际影城80%的股权。9月完美世界以13.53亿元交易作价收购今典集团,将其旗下的家影院收入囊中。10月中影IPO后第一笔投资即收购大连华臣70%股权,收购价为5.53亿元。

年影视行业的收购案中,失败的案例有18起,包括乐视网、万达院线等行业巨头,业内普遍认为,监管政策收紧对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年7月14日,深交所发布《修订广播电影电视行业信息披露指引,针对市场热点强化监管》,提出重点监管创业板影视公司信息披露,严控明星证券化。随后,在年下半年,影视行业的并购出现接二连三被监管层否决的现象,8月1日,万达院线发布公告,拟中止注入万达影视的重大资产重组。

此外,唐德影视欲重组并购范冰冰新公司遇阻;暴风科技放弃10.8亿元并购稻草熊影业60%股权;共达电声放弃41.2亿元%收购春天融合和乐华文化;北京文化放弃5亿元并购聚合影联。

影视文化产业并购接连被否的背后,是资本热钱的退出。“投资影视行业需要特别熟悉该行业的运作,最火爆的年,不少私募在影视行业的投资过程中都吃过亏。另外,行业泡沫过大,监管层也在加以控制。”一位私募投研人士分析道。

渠道内容博弈互联网企业争相入局

年的电影市场丑闻不断、激发矛盾。从年初的《叶问3》金融诈骗和偷票房丑闻,到《我不是潘金莲》引发的冯小刚公开“怼”王健林,保底行为牵扯到了影视公司的深层利益,也引发了舆论的争议。

万达院线在打压华谊兄弟的过程中,业内也引发了对寡头垄断的担忧,呼吁“电影反垄断法”出台的声音不绝于耳。而这背后,折射出来的是渠道方和内容方的博弈。

相较好莱坞电影院、院线、制片公司分立而言,万达横跨制作、发行、放映全产业链,把控着占全国票房超过17%的放映终端,同时又在发行渠道上有很强的话语权。

除了在下游院线占据渠道的万达,参与中游宣发的互联网平台阿里影业等,也开始凭借自身的流量优势在行业内抢占优势渠道资源。阿里影业在年中甚至并购了杭州一家院线,并入股了和和影业,本身已经拥有淘票票的阿里影业在互联网宣发上有着一定的实力,而与保底发行“专业户”和和影业联手后,将扩大其在宣发领域的话语权。

互联网企业抢占宣发资源,除了宣发领域比较容易切入,渠道方对票房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此外,年,在票补缩水,电影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宣发能力的强弱对影片票房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此背景下,拥有大数据的互联网公司在发行上获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在线选座成为购票的主流,互联网交易平台在票补上占据了一定的主动权,这让手握娱票和淘票票的微影时代和阿里影业优势明显。

来源:首发于《时代周报》,作者:施露,原标题:《保底发行完败,BAT入局发力,万达院线市值跌5成猴年影视行业盘点:烂片横飞,票房惨胜》,原文有删改。

赞赏

长按







































白殿疯怎么治疗好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迎专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zdq360.com/yshydt/86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