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戏剧影视专业及学科介绍

戏剧影视专业及学科介绍

西北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展戏剧影视教育的综合高等院校之一,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戏剧教育,80年代初期开设了电影课程,年至年在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了12届影视文学方向本科班,另招收了一届表演班,同时在文艺学专业招收了3届电影美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年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正式招生(年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同年成立广播电影电视系,年成功获批西北第一家电影学硕士点,年获得艺术专业硕士学位(MFA)授权点,年获批戏剧与影视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正式招生(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年3月获批中国西部唯一一家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年1月获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年10月获批中国西部唯一一家戏剧与影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西北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长期以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学生为本,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培养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能够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运用广播电视编导知识体系,通专结合,知能并重,兼具人文素质、理论修养、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力争通过“一流专业”建设,建成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国家影视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门人才。在年全国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评估中,本学科名列全国并列第9位。

年6月22日,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正式发布“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排名包括个本科专业,每个专业榜单发布的是所有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中排名位列前50%的高校,共有所高校的个专业上榜。“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是迄今为止覆盖专业数量最多、参评专业规模最大的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名。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排名中,共有所高校上榜。西北大学排名第11,西北第一,属于A类!

该专业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育教学理念、独特的专业发展思路和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迄今为止,我校在影视领域卓有成就的校友有:著名编剧张子良、孙皓晖、延艺云、吴克敬、和谷、庞一川等,著名导演黄建新、丁黑、周友朝、张汉杰、张晓春等,著名影视学者郑定宇、薛迪之、刘建勋、高尔纯、李道新等,被誉为“中国西北影视人才的摇篮”。

本学科现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广播电视理论“十佳百优”人才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1人、教学名师2人、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1人、陕西省“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学者2人。学科带头人及专业负责人张阿利为西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丝绸之路影视与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国家一级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电影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理论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影视评论专业委员会主任、理事长等。

戏剧与影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联合发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关于批准新设湖南大学哲学等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通知》,西北大学新增公共管理、戏剧与影视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增至24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实现了学校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全覆盖。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平台。对于培养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育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推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近年来,西北大学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任务要求,创新青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出台了《西北大学博士后振兴计划》,在党政齐抓共管、院系通力合作的人才工作格局下加强博士后工作,将博士后队伍建设纳入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充分体现和发挥博士后制度的政策优势,推动博士后队伍实现跨越式发展。

戏剧与影视学·博士

培养目标:

戏剧与影视学博士学科着重培养思想道德素养高、品德优良的高层次戏剧与影视学教学与研究人才。培养博士研究生在较强的理论基础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shixingye.com/yshyfz/143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