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成都金蟾蜍集团创始人陈冰洁,一个致力于成为科技行业企业家的男人.军人家庭长大,出生于鱼米之乡革命根据地洪湖,从小不缺吃喝,给了我更多时间思考人生的意义,以及我存在的价值.
我记得是有一年中考之后,暑假在广州父亲和我聊天谈到了人生意义这个事,在那之后的某一天我顿悟了(不记得是高中还是大学),我觉得我的人生使命是活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个信仰也决定了我必将面临不少磨难与挑战.
我是12年在北京参加工作的,由于兴趣太过广泛,导致我刚步入社会还干过群演(打工一周还被黑中介骗了元)不过那时候确实见到了不少明星在片场,八一影视基地.还去过《开讲啦》《艺术人生》《东方眼》等很多节目现场,摄像机后的场景一般人看不到,那之后就没在追过星,都是普通人,都是工作需要.
---深入一线,观察行业特征,这个底层逻辑也是后面很多年我一直保持的做法.
前三年在北京见过一些市面后,内心科技改变社会与价值体现的念头更加强烈了,15年机缘巧合进入了VR行业,就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我们也从最初的几个人到最高峰人,作为初创核心成员之一,见证了公司太多困难与喜悦.
15年底开创性的在行业内干了一件事,做VR电竞赛事
(和电竞偶像人皇SKY李晓峰一起颁奖)
这个事情帮助我们在业内知名度提升了不少,当时在只有5w的预算情况下把这个赛事落地,获得了公司和多个合作方的肯定,也让我们从一个二线草根团队晋升到一线起了很大帮助,对我们年A轮融资也有很大帮助,这是事后CEO和我说的.
----你只管努力,一切自有安排
15年16年我们团队做了很多炫酷的技术,却木有人买单,整个产业链上下游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这个行业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经常与手机厂家,方案商推介技术,沟通合作,跑上广深品牌方,供应链,跑的多了,那时候已经嗅到一丝危机,没人买单,或者就是图一个新鲜感.涉及到太多基础学科,体验一直上不去.还在那个普及概念的阶段,我们的投入与产出一直不成正比.技术重要吗,技术有时候也不那么重要.不能深入业务场景去创造商业价值,危险啊(草根团队更要切记)
----千万不要自嗨式的做产品(情怀另当别论)
17年年初,整个资金链断了,最初的几个人还坚持干了6个月,这中间我去了一趟迪拜,体验TheVoid家的产品,体验完之后我就知道了国内技术与世界一流团队的差距,太大了.
(感谢这个巴铁兄弟带我找到了目的地)
17年下半年我去了北京后场村加入一家上市公司做AI智能音箱,一直干到18年底吧,工作关系,也需要和各家大厂合作交流,跑硬件生产工厂、拿互联网公司平台数据做训练.因为之前线下见过几位大佬,感觉就是很难突破达到真正的智能,因为深入接触过整个技术实现方案,叫人工智障也不为过吧.只有信息检索与回答,没有推断与决策.和现在大模型比不得~~也是我现在再次躬身入局,振奋得主要原因之一.
(李开复博士和吴恩达老师在我们空间参加CNN节目访谈,我没合个影,遗憾~~)
(年北京线下见到了英伟达创始人,为啥没买他股票)
---没有突破那个临界点,一切都枉然
19年去了腾讯系的无人驾驶公司,那时候前装事业部也还是摸索着起步,国内主机厂,Tier1技术交流了不少,我在公司内部也先后去了前装事业部,运营部,产品部.也把一个项目从立项到跑完整个商业闭环,统筹多个部门资源,还是非常感谢我的VP老大和毅哥给我的支持,年疫情回老家过年,公司4月5月一直在裁员,我6月老大生产,就没回北京.拿了一笔赔偿款.也在思考接下来我的十年.
.
接下来做的项目要满足我以下几个需求:
1)哪个行业不会这么快被淘汰?
2)个人核心价值又很难替代掉?
3)发展前景又非常广阔?
21年最终我选择了筹备一家私募基金这个方向,打造西南地区职业战队,主观+量化+套利的组合拳.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维度去做的这个决定,最后是我以前的一个搭档给我投了多w种子轮资金(包括公司运营资金+选手的实盘资金面临亏损资金)主要是他这几年也做的还不错,企业闲余资金也需要管理,也不想投资,很多实体行业很难达到有50%利润,当时口罩还在也不知道多久结束,就从这个战略方向上进行的部署.搞这个项目完全是为了未雨绸缪.
我个人交易做的还可以,核心思想就是道氏理论,裸K结构.这是今年比赛截图.
我个人不太热衷于投机,那也是为了多一个谋生的备选手法.(不建议大家学我)悟性,勤奋,良师,正确的逻辑引导与大量复盘训练、缺一不可.成功率太低.我交了太多学费与时间成本.
有人会问,这么多项目和部门管理你忙的过来吗?我年那会工作中遇到一些技能短板我就会刻意去弥补,考PMP,报班学习产品经理课程,产品原型图,思维模型等,但你要我系统输出这些知识,我还做不到,这些能力已经在我日常生活工作里细无声了~~我的目标是成长为一个企业家.
---保持学习,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乱世活下去
23年上半年参加过一次英伟达线下会议,和圈内的一些朋友交流过后,就一直在找落地场景,chatgpt做我的助手,AI绘画能想到的就是娱乐性和给我们设计团队提供一些素材降本的能力.我们设计团队今年还签了几个品牌客户年框,但我一直想做的是被动奶牛业务.
我用商业画布,三板斧梳理过我想做的事情,有些项目梳理过后就直接pass了.
现在我的重心放在爱国产AI绘画打印机和贴纸机全国投放与运营了,这个确实需要一些多年积累的强人脉关系,目前设计的这个产品商业模式还是非常健康的~~
回顾我的历程,技术团队肯定不会差,那就是商业场景价值与壁垒建立.现在的我对一味投入研发会很谨慎,最小单元模型没有被验证,肯定不敢迈开大步子跑的.经历过了这么多事,一切回归到了最核心的本质,有用户为你买单,认可你的产品,那就让我们先赚了这波钱,至于能吃多久红利,活在当下.毕竟还有那么多兄弟和家庭看着呢.
这头大象已经走进房间,你不能选择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