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影视学院冬至日

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实际上,冬至这天真的非常特殊,它就像一个转折点,从这一天起,黑夜渐短,白昼渐长,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古时冬至也喻意为新生命的开始。

既然是节日,当然少不了吃。在享用美食的同时,大家要注意的是,自冬至起,阳气正处于缓慢恢复积攒的时候,身体运化不了太多的食物,很容易造成腹胀、积食等后果。冬至节气里,要吃好,但是不可暴饮暴食。

北方吃饺子

据传,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而留下的。

东汉末年,张仲景寒冬时节看到老百姓耳朵都冻烂了,十分不忍。冬至这天,他搭起医棚,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到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治好了百姓的耳朵。为了纪念他,民间慢慢形成了“捏冻耳朵”,也就是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的饺子不妨学张仲景,包羊肉白菜馅。羊肉属于温阳之物,寒冷的冬日食用,有助于增强人体的御寒能力;白菜属于时令菜,富含膳食纤维。此馅适合阳虚人群食用,阴虚人群、胃肠功能不佳者不宜食用。

南方吃汤圆

在江南水乡,“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圆,大家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赤豆饭和糯米粉圆子。“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

汤圆的外皮一般以糯米粉制成,糯米味甘、性温,具有补中益气、健脾暖胃、止虚汗的功效,能起到一定的御寒、补益的作用,因而非常适宜在寒冷的冬季进食。不过通常3-4个正常大小的汤圆约等于煮熟的1两米饭,因而食用汤圆时,建议减少其它主食的摄入量。

冬至避夜行

从习俗的角度来说,古代人信奉鬼神之说,老一辈上海人有个说法,冬至和清明节、中元节合称为三大鬼节。在这一天,大家要去扫墓,祭奠亡灵,怀念故去的亲人。冬至这天晚上也叫冬至夜,很多长辈会提醒小辈,晚上要早点回去,不要在外逗留到很晚。

从养生的角度来说,冬至节气的这十五天,正逢农历十一月,叫做「冬月」,也叫做「畅月」。「畅」指万物冬藏沉睡,充实而不发动。这段时间,宜用每一个深沉而充实的睡眠,让身体厚积而薄发。因为到了腊月,万物被「骚扰」着准备闹春,便没有办法好好睡了。

冬至时节大家应当亥时(21~23点)上床,子时(23~次日1点)深睡,如此阳气入阴,与一阳相合,便得一刻千金的好睡眠。

冬季避寒冷

冬至前后,寒风凛冽,人体的阳气太弱,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因此,冬至要贯彻“冬藏”的养生之道。在冬至,要“藏”好身体,避免身体太多部位暴露于严寒中,让身体保有温度,这样才能护藏身体的阳气,特别要注意脚和颈部的保暖。

脚上的穴位众多,五脏六腑在脚部都有对应反射区,因此脚如果受了寒,很容易让脏腑也受累。脚的保暖也很简单,日常穿厚一些的长筒棉袜,不随意露脚脖子,每天热水泡脚20分钟,泡的时候稍稍按摩就行了。

脖子是寒气入侵的主要位置,颈部受凉,很容易引起咳嗽一类的症状。保暖也很简单,冬天选一条合适的围巾,出门的时候围住脖子挡住寒风就行了。

冬至升阳小妙招

冬至时节,正是阳气初升时分,要像农民育苗、妇人怀孕一样,需要小心保护,精心调养。因为只有人体内的阳气充足,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晒背补阳

万物生长靠太阳,尤其是在这样寒冷的节气,想要补充人体的阳气,最简单的方法是——晒太阳!同时,背部是人体督脉所在,在中午找一个向阳的窗边晒晒后背,消食的同时,补充阳气。

敲敲胆经,帮助生发

冬至一阳升,是阳气生发的日子,借助节气的力量通经络。冬至前后,多敲胆经,手动帮助阳气更好的生发。

方法:

找到大腿外侧裤缝的位置,手握空拳,稍稍用力,自上而下地敲10分钟,从大腿敲到膝盖,最好是在上午的阳光底下,敲至身体发热。胆主升阳,这个时候,敲敲胆经,帮助气血更好的萌发。

整个冬至节气都很适合敲胆经,冬天进补多,如果身体的经络不通,相当于身体里的河流不够顺畅,那么进补来很容易上火,多敲敲胆经,让经络畅通,吃进来的食物才会更好的变成气血。

而不是「气有余便是火」的火气,扰乱身体。地下食物,深沉厚重

冬至时节,多吃一些土生土长的地下食物,萝卜,山药,土豆,地瓜,胡萝卜,莲藕,花生……这些东西,地下生长,得土气最多。

脾胃属土,吃地下长的东西,可以健运脾胃中焦。现代人普遍中气不足,而天生沉甸甸的蔬菜,最能补益中气,让人变得和蕴藏在地下的食物一样,有更深厚的力量。

另一方面,「根性多升」,得地气之极而自然有升发之气。在「一阳来复」的冬至里,多「吃土」,不仅温养土气,还能兼助升发。

红薯甘温性平,无毒,归脾、肾经,健脾胃、强肾阴、补虚乏、益气力、宽肠通便、生津止渴。

寒冷的冬天里,整个人的能量都被收敛起来,正是需要红薯这股「益力气,御风寒」的能量,暖暖的平补一下。

冬至避思虑

在古代,过了冬至是新年伊始,这一天官员不用上朝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法定假日。其中一个原由就为了养生。

冬至节气保持心绪的宁静很重要,情绪的波动常常会调动身体各种激素分泌和神经活动,如果情绪波动过大,很容易造成身体失衡,让身体机能运行出现障碍、脏腑失和,甚至是损耗精血。

同时,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躲去是非,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的突发疾病。

在感到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娱乐活动;情绪亢奋时,则可以做做家务、看看书报,分散注意力,平复情绪。

最后来一起欣赏一下冬至诗词:

冬至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左河水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

至日登乐游裴度

阴律随寒改,阳和应节生。

祥云观魏阙,瑞气映秦城。

验炭论时政,书云受岁盈。

晷移长日至,雾敛远霄清。

景暖仙梅动,风柔御柳倾。

那堪封得意,空对物华情。

冬至夜白居易

老去襟怀常濩落,病来须鬓转苍浪。

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于砌下霜。

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偏长。

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shixingye.com/yshygf/134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