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症状 http://www.bflvye.com/m/
摘要:通过增加描述音轨和手语视窗,无障碍影视为全世界无数的视力障碍者和听力障碍者提供了欣赏电影和电视作品的视听新渠道。无障碍影视是视听传播、媒介社会学、残障研究的交叉领域。本文在文献阅读与现状观察的基础上,对无障碍影视的世界趋势、类型发展与中国实践及研究的进行梳理,以期对无障碍影视的传播特征及文化功能的研究有所贡献。
关键词:无障碍影视视听传播发展趋势中国模式
通过增加描述音轨和手语视窗,无障碍影视为全世界无数的视力障碍者和听力障碍者提供了欣赏电影和电视作品的视听新渠道;通过场景、动作及人物行为、表情等细节的通感式、细节化叙事,让视障人群听见影视;通过手语视窗的增加,让听障人群触及最新资讯;这是无障碍影视最基础的文化定位与传播诉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无障碍电影的实践与研究也呈现出渐进的发展,在创作实践、行动倡导与理论研究层面,不断前进,在寻找切合中国国情和社会环境的文化助残新方式的同时,也在寻找影视传播、公益传播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时代结合点。
一
无障碍影视的类型区分无障碍影视,是视听传播中的一种极为独特的服务性文化载体与传播模式。服务特定人群的定制化模式、推动社会文化服务的公益化与平权化宗旨,使无障碍影视自诞生之初,就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保障残疾人权益、推进信息平等和文化平权的重要体现。”无障碍影视的消费与欣赏,“是视听障人士的基本文化权利。”
因受众人群的特征,无障碍影视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1、服务听障人群的手语类、口型语及字幕类电影(及电视节目)
在中国,服务听障人群的无障碍电视节目,发端于年上海电视台二台的《学一点手语》,其后广东电视台于年开播《聋人手语节目》。此类型无障碍影视,以手语类电视节目为主,鲜有电影作品中插入手语画中画的服务。自年以来的40年中,中国手语节目——尤其是手语新闻类节目的制作与传播也在不断探索中,但受限于手语因地区、方言、民族差异表达方式各异,手语通用语的普及和推广使用更是困难重重,手语电影及电视难以突破。
△青海经视手语节目《时间生活》
2、服务视障人群的描述性电影(及电视节目)
在中国,服务视障人群的无障碍影视萌生于中国盲文出版社于年发起的为盲人讲电影活动,其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香港等地的公益组织也纷纷效仿,通过特定助残活动的召集和志愿者的现场式口述观影行为,帮助部分视障人群体验电影与认识电影。年,上海电影出版社开始制作无障碍影视。此类型无障碍影视,以描述性电影为主(鲜有电视节目),有学者也将之称为“口述视觉艺术”或“视障口述影像”。本文以“无障碍影视”指代电影及电视作品,以“无障碍电影”特别指代电影作品。在下文中,我们将主要梳理面向视障人群的无障碍影视的制作、传播与公益倡导的世界经验与本土实践。△无障碍电影观影现场
根据马波对无障碍影视之社会定位的描述,其“公益定位是明确的。公益定位能切实保障(其)发展的绿色通道,保证视障人士的权益”。无障碍影视服务的倡导与推广,也是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新要求新需求的回应。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逐步将无障碍影视服务纳入“公益性新闻出版供给体系,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中国发展之路中来。
二
无障碍影视的发展趋势国际上,无障碍电影的制作和发展在过去30年中得到长足发展,随着各国出版法、反歧视法案中对残障人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