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中国影视如何讲好故事西湖论坛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沈听雨

10月19日,以“踏上新征程的中国影视”为主题,第七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在杭开幕。论坛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媒体文艺评论委员会承办。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青年文艺评论家、博士代表等聚焦电影、电视以及网络视听领域,结合当下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现状和新时代青年文艺评论工作新力量,围绕中国影视剧海外传播策略与发展方向、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传播机制与发展趋势、爆款网络剧的审美旨趣和文化特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背景下的浙江影视策略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推动中国影视在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将百余年来的中国电影历程分为4个黄金期,而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电影以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加入全球电影文化和产业循环,“中国特色”的电影创作体系出现了产业蓬勃发展、市场欣欣向荣、创作千姿百态的生机,也成为了持续时间最长的第四个发展“黄金期”。

纵观当下的电影市场,在他看来,中国电影正从市场主导走向价值观主导、从娱乐行业走向舆论中心、从全球化进程走向内循环为本、从影院为王走向多屏竞争、从产业轨道走向规划引导、从增量发展走向存量竞争,而站在这样的转折点下,未来主旋律将不再是一种电影类型,而是会成为一个时代要求。

尹鸿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中国电影必须更加根植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积极面对变化中的观众需求和媒介环节,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的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和艺术创新,以一种建设性的态度面向未来,才能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保持住中国电影发展的黄金窗口期更加开阔和持久。”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则表示,中国文艺一定要走出去,这样才能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能力,而影视作品走出去,就是在增强我们的国际话语能力。要让影视作品被世界所接受,就要有世界眼光,把中国故事放在世界的背景上,并传达出中国故事蕴含的世界意义和人类共同价值追求。

针对疫情下的中国影视发展,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认为,中国电影出现了很多新趋势、新问题和新的不确定性,如互联网深度融合电影、短视频营销等新趋势。

不过,在他看来,现实主义题材、喜剧美学、“合家欢”情感向、国家记忆等人民群众精神消费仍是刚需。春节档影片《你好,李焕英》作为一匹黑马横空出世,证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硬道理,刚结束的国庆档影片《 》一马当先,则鼓起了大家对中国电影的更多期待。

近年来,中国电影砥砺前行。陈旭光也期待,将来,中国电影产业与创作格局能更为多元、合理,不断向好发展。

随着《我和我的父辈》《革命者》《红船》《觉醒年代》《大江大河》《山海情》《大决战》等一批批优秀影视剧不断涌现,叫好又叫座,如今,重大题材影视创作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创作趋势。而它们在引领观众审美的同时,也带来了因相近表现内容产生的竞合关系。中国评协视听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认为,固本开新,提升重大题材影视创作的原创力与吸引力成为当下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点。

“首先要对题材布局未雨绸缪,并深耕题材领域。”戴清说,《觉醒年代》的编剧龙平平老师用了6年时间进行剧本的打造和打磨,将《大江东去》改编成《大江大河》经过了三四年的孕育、孵化,这些都说明一部好的影视作品需要长时间的沉淀。

同时,创作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戴清说,重大题材影视剧创作要写脉络、更要揭示脉络,要写情感、更要开掘精神内涵的肌理,也要对历史人物有亲民化、青春化呈现,这样才能不断提升重大题材影视创作的吸引力。

据悉,从年至年,“西湖论坛”已成功举办六届,在业界产生了较大影响,接下来,也将继续为浙江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贡献力量,推动浙江文艺发展迈向新台阶。开幕式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以进一步加强文艺评论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新时代文艺评论新力量。论坛将持续至20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shixingye.com/yshyyj/155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