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顽砼:某设计院专业负责人,年小注岩土专业学员;年小注结构专业学员。
篇幅略长,文风朴实,受益匪浅
请认真阅读。
感谢老顽砼提供的经验分享。
我大学毕业进入设计院后,就了解到有注册类考试,当时感觉很高大上。由于自己大学专业课学的不算好,觉得能考过应该很难。再加上上学以来一直在考试,所以对考试也比较排斥,感觉我们这行应该是靠技术能力吃饭,只要技术牛逼,有证不代表什么。
诚然前些年市场行情也还行,这样的状态混下去也还可以,考证意义不大。但从年开始,再加上年出现的疫情,整个建筑市场在萎缩,加上自己年纪也大了,30多岁后感觉特别焦虑,看到有些设计院40多岁的人还在画图,我感到后怕,有时候在想如果我失业了,我能去干什么。
后来周边有个同事考了3年岩土,终于考过了,在公司也底气十足,立马升职加薪。我看到这阵势也报了小注的岩土班,于年通过了岩土。当时感觉中年危机稍微解除了一些,至少有证能保证心安。后来听说双注是现在设计院标配,于是我又趁热打铁,在年通过了一注基础;年报名了小注的结构班,终于在经历了疫情停考,补考后通过了一注的考试。
在这里特别感谢小注结构团队的各位老师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以下我对自己注考以来的心路历程及个人经验做个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与大家共勉。
1.心态
1.1确定考试的动力及目标,只有足够的动力及目标才能支持一年甚至多年的高强度备考。
在年过年前,我基本是自己看书,在网上看一些往年录播视频,边玩边学,当时感觉自己有个岩土了,结构考不考过都无所谓,一切随缘。我老婆看到了说,你这年年考,何时是个头,工作工作没搞好,家庭家庭没管好。同事有时候跟我聊天说现在行业内卷的严重,双注现在是设计院的标配,考证还是早过早好。我感觉如果按这个状态,我可能每年都在复习,每年都在考试,到最后估计工作工作不好,家庭也没管好,时间也耽搁了。所以我给自己设了限,我必须最多努力两年,攻克这个八重天,如果再考不过就不考了。
1.2复习过程中要有恒心,要静心。
由于我非工民建专业,而注册考试又偏向于工民建,第一次看到规范上的内容完全一脸懵逼,很多概念都不清楚,当时我就找了往年视频录播,越看越看不进去,完全没有个系统,也没人给你答疑解惑,有时候听课听的都想睡觉,感觉很懵圈。
后来我报了小注结构的全程班,坚持跟着老师的直播课走,不懂的就在直播间问,慢慢的就有一些感觉了。知识脉络清晰了,学习起来也轻松了一些,我也逐渐的进入备考的角色,也能静下来去看看规范了。
第一遍做分类真题总是错很多,感觉有些知识点当时听明白了,但实际做题的时候完全又没思路。有时候也怀疑自己是不是没听懂,后来发现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所以针对知识点还是要用做题来理解,只能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去死磕才行,切不能浮躁。差不多两个月把分类真题全部做完,后面再来做真题,很多东西就很轻松。
1.3突发事件要有耐心。
记得年9月至11月份,我们一路之隔的区域因为疫情被封30多天。当时我是战战兢兢,天天晚上盯着楼下看,看有没有拖挡板过来封小区,生怕影响最终的考试。我有过半夜1点跑出去的记录,当时还拖了一箱规范,准备回老家去,后来走到半路被赶了回来。
越临近考试这种感觉越强烈,我们小区前后被封了三次,时间为3到10天不等。有时候我在想临近考试前要不去个隔离了很多天的小区先进去,到考试的时候出来刚刚好。但最终封控还是来的措手不及,考前12天整个区域都被封掉,并且小区还有确诊的。我天天盼着解封,希望不影响考试。如果自己努力了一年而没考成,我心有不甘。有时候我还在想实在不行翻出围挡去考试。那段时间真心有些急,但后来调整心态,觉得与其考虑外因,不如修行自己的内功,如果能考,但你被这些事情分心导致发挥不好,也得不偿失,最终我那段时间在刷真题中度过,直到考前两天接到考试取消通知的消息我才放下笔。所以面对任何突发事件,一定要有耐心,只要有百分之一的机会,自己就要百分之百的努力。
1.4考场上要有信心。
经历过年的岩土及年结构补考,我觉得考场上的心态可能占到考试成绩的30%。结构上午考试的题目我直接过了7个题目,有了岩土考试的经验,我想的是自己要从0分往48分拼就可以了,先把能拿分的拿到就好了,发挥自己正常水平就好。题目难对大家都难,也不是针对我一个人,我们只要尽力就可以,不要看到题目较难就在考场上想着下午会不会简单一些,今年没戏了明年再来,感觉自己是不是复习的不努力,是不是方向错了等等。
题目再难每年都有人过,既然命题组出了难题,那么评卷尺度肯定会松一些,在考场上有一些未见的知识要灵活处理,越没见过的东西越可能就是送分给我们的。所以必须保持个良好的心态,把握住常规的,抓住那种一步都能找到的陌生考点,主动放弃一些计算量大的偏题难题。
2.取舍
2.1处理好考证与工作、家庭、娱乐的时间分配。
既然选择了考试,肯定要牺牲一些自己的时间,与工作及家庭时间有冲突。所以我在考试前就跟老婆商量,给我最多两年时间,如果考不过我也不考了,我老婆表示支持,并且主动承担了小孩的教育问题。
工作这块,我尽量保证把有些能预判的工作提前完成,避免后续的工作过于集中。平时刷题尽量多做,一般会超额完成自己的计划,因为后面的事情谁都说不准,哪天忙了加班出差了,你所有的计划都乱了,毕竟注册考试是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的。
至于娱乐,我把手机的短视频软件都删除了,平时应酬能不去尽量不去,时刻保证自己脑海里装着内力调整,抗震等级调整及计算长度等内容。
2.2考证金钱的投入。
由于我年报小注的岩土直播课通过了岩土考试,所以对这类的考试还算了解,所以年准备结构考试时,我果断找老刘买了小注的标注版规范,由于自己当时考结构基础,对结构考试需求也不够强烈,所以就凑合看着往年别的培训机构的视频,但是越听越晕,完全不是这个事情。
最后觉得这样搞效率太低,浪费的时间太多,我也不想每年来备考。所以最终果断在22年过年期间购买了小注的结构课,虽然错过了前面一些内容,但是后面逐渐跟上了节奏,差不多一节课不拉的跟着直播在学,对有些概念有些原理也逐渐清晰,很多不懂的也可以当场问老师,让自己少走了很多弯路。
在我看来,既然诚心要考试,装备肯定得要最好的。虽然短期投入了金钱,但是能在短时间帮你通过了考试。时间就是金钱,早日通过考试早日心安。最后想说自己喜欢的一句话:舍要有勇气,得要有智慧。
3.要成功,先发疯,不顾一切向前冲。
3.1计划要超前。
停考后,我休息了一两个月,基本就是辅导辅导娃,看看以前想看的影视剧。后来补考通知出来,由于停顿了很久,有些东西还是有些生疏,我又两倍速的把小注的视频看了一遍,很多内容由于做过真题有一些新的理解。
幸好那段时间公司不忙,我计划1个月刷完真题,每天早晚刷题,保证每天25-30题的题量,周末可以按2-3套题的量。所有的时间尽量往前赶,有时候一天可以达到40-50个题的量。后来证明我是正确的,临近考试工作出差及加班多起来,每天也只能保证10个题的量,只有超前准备才能保证后期不慌。
3.2良好的学习氛围及直播是最快捷的通过方式
人都是有惰性,像我以前如果没事可能就刷个短视频,看个网页什么的半天时间,总感觉人很舒服。但是自从报名了小注结构全程班,感觉群里及直播间讨论的很热烈,我也经常去看下学友们提出的问题自己去默默的翻下规范。
通过直播,很多概念就清晰了,有问题也可以当场问老师了解。直播让我最重要是了解了规范的脉络,知道了规范为什么要这么编排,这对于我们去考场现学现卖很有帮助。直播让我们迅速了解规范是怎么讲的及考试主要内容。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我不得不也跟着学习,毕竟一堆人陪着你在前行,你岂敢掉队。
3.3规范及真题是母体
我也买了一些复习的辅导书,比如施岚青、兰定筠及张庆芳,老朱的四大名著。但是最后基本没看,因为没那多时间去看,我的计划是通读规范及刷真题。首先是分类真题,小注的分类真题知识点排布的很好,我把整本书都拆了,按章节来复习,有时候中午时间我还拿着一本规范,对着分类真题按知识点去做题,这个过程很枯燥,我差不多刚开始用了2个月,毕竟说和和做是两码事。刚开始做分类真题还是有些难,但后面再做真题套题的时候觉得很简单了,有时候看到题目都晓得怎么写。
我觉得年补考还是有差不多50%的基础题的,这块基本来源于往年真题考过的内容,如果我们平时把这块练习熟练,考试去挑战下中高难度的题,再加上考场细心点,应该也可以通过。
复习还是要无死角,现在已经无法去放弃哪一科了,只有按80分的标准去复习,收获48分的可能性才大。
3.4模拟题是催化剂
真题我也差不多刷了一级五遍(停考后两遍),二级两遍,错题也整理专门做了记录。后面真题是越刷越快,信心越来越足,感觉这考试也没什么。最后实在没题目,我把22年正考题目拿来刷了48分,我感觉做起来很棘手,后面去买了几套模拟题,每次都把自己刷的崩溃。
其实我觉得刷模拟题还是有必要的,真正的不是要掌握他很多知识,而是去模拟考场你被题目整崩溃的那种感觉,从目前的结构考试来看,这个是常态。到临近考试刷下模拟题,会让自己那种真题中获取的全部都会的心理打破,反而更有利于考场的发挥。不过最后几天还是需要以真题来打底,恢复下信心。
3.5复习时间需要保证
我个人在听直播课的同时就开始做分类真题,规范班完了,就得开始做真题套题了,我还专门去买了个计时器,随时保持按时间做真题的进度,真题刷完后总结,针对错题进行再次分析,直到理解为止。
这一年,在厕所里、在送孩子培训班的门外都能看到我在看小注在线题目,在中午出差的车、在地铁里看我在翻规范,看录播,在出差的宾馆里面刷着真题。我觉得只有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时间,才有可能把这内卷的考试通过。
4.后序
我觉得这个考试真心要努力,虽然很多时候努力不一定有好结果,但是不努力肯定没有结果的。唯有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通过考试,我的诀窍就是听直播熟悉规范,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死命的刷真题,抓住一切时间学习,7分努力加3分心态才是考过的保障。
再感谢小注结构团队,让我在短时间通过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