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看电影是一件随意且可以临时决定的事情,想看电影了,可以随时去影院买票。然而,现在电影票房火爆的当下,去电影院现场买票越来越难。观众人数的迅速增加,让现场排队购票就像春运抢票一样麻烦。那么目前我国的电影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呢?一起和小编来看看吧。
现在,观众在线买票,选好场次和时间的同时,还可以挑一个自己喜欢的座位。不论是在团购网站还是在院线的APP上购买电影票,都会有一定的折扣,这对于观众来说,既省钱又省事。随着电影和互联网的亲密握手,线上购票从年开始成为电影产业新的风向标。如今在线购买电影票已经成为购票的主要方式,艺恩咨询5月发布的《年电影O2O解读报告》显示,年全国观影人次达8.3亿,线上第三方票务平台出票量占比达53%。年在线选座将成电影购票主流,预计出票量将达六成。
就目前互联网公司与电影产业配合的默契度看,线上购票一定程度上在推动着电影产业的发展。据统计,60%左右的电影票房是通过线上购票实现的。在线上购票模式的推动下,电影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互联网与电影产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不过,线上售票对电影产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年春节档售出的电影票,大约有60%来自线上。线上购票平台在为观众提供便利的同时,各大终端平台之间的恶性竞争也不断刷新着电影票价格的底线。比如,有时候院线60元一张的电影票,线上购票只需要支付9.9元。互联网线上购票的竞争,犹如当年出租车行业的竞争模式一般,大量的补贴甚至把电影从业者都拉下了水,无论是制作环节,还是排片环节,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改变创作生产模式
相较于传统的销售模式,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销售,既是一种新型的销售模式,也是一种新颖的营销策略。客户端、大数据……这些字眼不仅是互联网平台的特点,也带来了传统售票模式无法比拟的便捷优势,因此广受市场欢迎。线上购票将电商模式复制到了电影领域,这不仅为销售电影做了预热,也让用户提前拥有了“选择权”,用户的选择能直接干预到影院终端的排片。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85后”和“96前”是目前中国电影观众的绝对主力,年至年出生的人大约占观影群体总数的20%左右。年轻观众在新媒体的运用方面相对熟练,他们会从互联网上提前预购票,并在观影之后在互联网上发布影评或者观影感受,进而带动更多的“网生代”观众涌入电影院观看电影,因此有人开玩笑说,在电影市场上“得大学生者得天下。”
在电影领域,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无所不在,与传统电影产业融合已是大势所趋,电影产业已经成为互联网进军文化娱乐行业的重要切口。当下,互联网行业正在颠覆电影产业原有的模式,有人预测称,未来三到五年,电影从创意、融资、拍摄到营销、销售都将与互联网捆绑。而这一天的到来,则意味着传统电影公司将面临更加强大的生存压力。传统电影公司要继续活下去,就必须抢在这一天到来前完成自身的调整和转型。
互联网企业的深度介入,使产业融合、电影长尾经济的形成、电影衍生价值的开发等变得唾手可得。这对传统电影行业的转型升级无疑是巨大机会,传统电影行业只有抓住机会,求新求变,才能在跟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中,实现双赢甚至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