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VR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虽然很火,但VR的整个市场毕竟才刚刚起步,VR电影,乃至整个VR圈,大家都还在摸索的阶段。
在VR电影中,由于VR电影是度影像视角不再是由导演和编剧来选择,我们可自由选择自己的视角,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遇到这种情况:当我们看向自己身后时,非常容易就错过其它方向的情节,然后我们就脱离主要情节了。
这种情况怎么办?如何选取一个合适的视角?一种解决方法是使用特定手段,如光线,去引导观众的视觉,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根据观众视觉的位置,来动态触发对应的剧情:观看影片的同时,进行影片的剪辑,我们看右边时,剧情切换到右边的后续剧情,观众看左边时,剧情切换到左边的后续剧情,这样就可以保证剧情的正常发展。
场景切换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VR电影并不适合美国蒙太奇电影那种快速的场景切换,首先,会让观众产生极度的晕眩,同时,这也会破坏观众的沉浸感。但即使是在有限次数的场景切换中,如何做到不让观众产生突兀感,也是一大难点,若是有一种技术,能解决场景从拼接到场景变换都能最大限度的让观众的沉浸不被破坏,那么这种技术一定会成为VR电影拍摄的里程碑式的技术。
以往我们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屏幕上的一个场景切换到另一个场景时,我们并不会发现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可是在VR电影中,我们是°全方位、整个儿沉浸到了电影里的世界中,对观众来说,突然的场景切换会显得极其恐怖。想象下面场景:从温暖的沙滩,突然闪现到岩浆湖中或者是万米下的漆黑海沟,我相信这对谁来说都不是一种好的体验。
对于VR电影的视角,目前来看最适合的就是第一视角和幽灵视角。
第一人称视角
试想一下,如果第一人称视角能应用在《魔兽》这样的大片中,化身成为兽族萨尔或者人族大法师,咏唱咒语传送到异域与敌对势力战斗;或骑着狮鹫在万尺高空与敌人战斗。这样的电影,想想就浑身激动,但也要求更先进的拍摄技术。
现在的VR拍摄,首先要找到一个空旷的场地布景,然后让所有的闲杂人等离场,留下导演远远的在一个屏幕上看镜头。这种拍摄方式不仅麻烦,还限制了许多大制作的进入,很多需要给演员各种保护的拍摄都没法进行——毕竟不能拍出来演员被一个奇怪东西吊着的画面。
而这个问题有很多的解决方案,也许是专门为VR搭建的拍摄场地,也许是新的拍摄技术,也许是通过后期处理,也许是利用CG,……谁的效果最好,谁的成本最低,就会成为最优秀的解决方案。成本相同时长下,VR电影的制作成本,普遍是传统影片成本的5倍左右。这也限制了VR影片的长度。
幽灵视角
幽灵视角就是当做片场中的一个幽灵,把观众自身整个置身在影片当中。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大峡谷战场上,双方几十万的士兵组成了两个巨大的进攻方阵,而观众就在这两个方阵中间,忽然双方的骑兵开始冲锋,两边的士兵冲过来,瞬间把观众淹没……VR的真实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商业模式待突破
由于更加看重个人观众体验,VR电影不太可能采取影院模式。这类电影的定价、分销等产业链的建立,也是市场众多参与者博弈的结果。目前优酷、爱奇艺、乐视等大的视频入口都开通了VR频道,分发平台正在建立,但如何从这些流量中获得真金白银的收入,还仍是问题。优酷表示在考虑付费观看模式。
对应于分发平台建立的,是VR的播放终端正在普及。16年以来,三大头显陆续发布消费者版,深圳的手机盒子更是日出货量上万。这些产品的销售,为VR电影播放打下了基础。但目前的总量离具备商业价值也还很远。
VR影院的尴尬
如果未来都是VR电影,那电影院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现在真的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戴上VR头盔看电影,没有了超大的屏幕,很难一边吃着爆米花一边看……以后的VR影院可能是在同一个场景里,大家戴着同样的头盔看同样的电影,与其说是一个VR影院,不如说更像是一个VR吧。
未来,如果能在的VR影院里加入社交性,让观众在享受VR沉浸感的同时,也能保留影院的社交属性,这样的影院才会是VR电影的发展趋势。不过也许还有更有趣的玩法:一部电影里面可以让若干个观众,坐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视角观赏影片,就好像多个人一起在电影里冒险——如果能有这样的电影的话,我想一定会像几年前的《阿凡达》引爆3D电影市场那样,真正的引爆VR电影行业。
△以上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戳这里说不定有惊喜哟!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