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网站vip会员账号 https://m.tech.china.com/tech/article/20210907/092021_869661.html
年,有着英雄情怀的英俊小生柳云龙被麦家笔下的人物吸引,最终选择《暗算》作为自己的导演处女作,这一决定,开启了国产谍战剧的大门。
《暗算》播出后“万人空巷”的佳绩,激发出影视创作者对“无名英雄”故事的深入探讨,三年后又一巅峰之作《潜伏》面世,谍战剧正式闯入热播行列。
接下来,《黎明之前》持续推动了题材热度,但因行业跟风创作的惯性使然,谍战剧产量自此也呈井喷式爆发,市场不得不进行选择性调节。
在这期间的作品虽然良莠不齐,却也出现了《悬崖》、《红色》、《北平无战事》三部高分作品,对于谍战剧粉来说,平均一到两年出一部经典也是能满足预期的产出。
然而,谍战剧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悄悄转变,并在近两年出现了明显反噬,这一点,在两部谍战剧身上,表现的最为直观。
开年大剧《新世界》原本是年度最受期待的谍战剧,它由《红色》编剧徐兵与凭借《潜伏》封神的孙红雷携手,豪华班底剑指“剧王”。
然而,《新世界》却高开低走,演员班底的震撼感淡化之后,松散的逻辑与不知所云的节奏留下了一地鸡毛,焦点也完全变成了三兄弟的《豪横传》。
严格来说,这部剧已经脱离谍战分类,只能算是一部不及格的年代剧情片。
另一部备受期待的《秋蝉》,同样拥有观众缘极佳的演员班底,但也同样栽倒在逻辑与设定上,故事与人物都经不起推敲,满眼皆是耍帅秀颜值。
这部剧当下能拿到豆瓣6.0的评分,还要感谢演员粉丝的包容。
连续两部班底豪华又备受期待的大制作谍战剧都遭遇滑铁卢,让七话猛然意识到,谍战市场似乎已经多年未出现8分以上的优秀作品了。
回顾到的谍战剧,只有两部上了8分,一部是谍战剧教父柳云龙的《风筝》,但这部剧其实在年已经杀青,严格上来说并不是当时的新作。
另一部则是祖峰梅婷主演的《面具》,该剧于年播出,七话在统计时发现它爬上8分非常诧异,因为这部剧播出时故事漏洞百出,曾经备受吐槽。
随手翻一翻新观众的评价,对编剧无可奈何的声音占了大比重,很多人给出高分并非它本身够优秀,而是同行的衬托。
而衬托《面具》拿到8分的同行都是什么样的呢?
在它之前,有一线人气演员加盟的《麻雀》、《胭脂》,在它同期,有陈坤回归小荧屏之作《脱身》,也有张鲁一的《爱国者》与宋轶的《小楼又东风》。
到了年,算得上是小爆一把的谍战大剧,是《天衣无缝》与《惊蛰》。
这些作品有什么样的共性呢?——偶像化。
将它们与谍战前期的经典作品相比较,可以明显看出谍战剧越来越侧重突显角色表相的魅力,从故事设定到演员选择皆是如此。
帅、美、燃,这类偶像题材常用的形容字眼,慢慢进入了谍战剧的评论中。
到了年,走正剧范儿的《新世界》在角色上明显也偏向偶像化,甚至偶像到脱离现实的地步,故事重点集中在人物的“豪横”,缺少了时代底蕴与共情。
年轻化的《秋蝉》,则是从故事到演员都不避讳“偶像化”观感,男主角叶冲耍起帅来远比《黎明之前》的刘新杰直接,其他角色也是颜值胜过智商。
这样的风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不得不提年的大爆剧《伪装者》,这部让正午阳光一战成名,又将靳东、王凯推上一线行列的经典之作。
《伪装者》是正剧里第一个向偶像化贴近的谍战作品,兼具了正剧的时代质感与缜密逻辑,这一份用心制作完全能让严谨的传统谍战剧粉给出优秀评价。
与此同时,它又突出了明氏四姐弟的“偶像感”,靳东眼镜片杀人、王凯只身炸面粉场等画面,对于热衷偶像剧的观众来说,是无法拒绝的魅力。
能够在谍战正剧发展到一个瓶颈时挖掘出谍战剧的新式创作思路,这是正午阳光团队的一大成功,也是创作者们努力前进的产物。
但随后五年的谍战新剧却显示,《伪装者》这块玉抛出来后,引来的却是一堆砖。
《伪装者》的偶像风格是通过在不违背故事格局的情况下适当营造角色个人魅力,以让人物符合全年龄的观众的审美,扩大观众群体。
但偶像化的谍战剧,经常跑偏。
很多作品会选择通过演员进行偶像化,李易峰、刘诗诗、赵丽颖这些一线明星,全数被拉到了谍战故事里,演员风格变化原本并无害处,他们的加盟能让作品更易出圈。
但糟糕的地方在于,有了偶像派演员加盟后,编剧肆意向偶像剧贴近,剧本不断淡化谍战故事的严谨,直接选择给偶像剧进行谍战背景包装,毫无新意。
主角人设几乎与玛丽苏偶像剧无差别的《胭脂》、《秋蝉》就是个中典型。
也有一些作品坚持了传统谍战剧的制作格调,却把握不住偶像化的度,正如《新世界》,人物过于“开挂”的设计完全脱离了现实,使故事越来越漂,说服力越来越低。
最终,一个漂浮于空中的故事,实在无法在正剧模板上站稳。
这期间相对比较出色的一部偶像化谍战剧,反而是7.9分的《和平饭店》,虽然这部剧的故事也很夸张但它却胜在持续反转设定够新颖、烧脑,把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然而,低分的偶像化谍战剧常见,及格的“和平饭店”却有一无二,在谍战剧的偶像化之路上,创作者们还是且行且反思吧。
谍战剧偶像化频频出“砖”的同时,还伴随着谍战正剧的凋零。
或许是偶像化的谍战剧更容易博出高人气,也或许是正统谍战剧对编剧水平的要求太高,自《伪装者》之后坚持严谨正剧风格的作品越来越少。
高分作品《风筝》是压箱底翻出来的,难得坚持传统风格的《面具》,编剧能力却撑不起故事,严格来算,谍战正剧优质作品已经断层五年。
谍战剧走偶像化是为了创新,寻找艺术的多样表现方式,满足观众的多样需求,而当下,偶像化的泛滥不仅没能让谍战更上一层楼,反而连传承都有消失的迹象。
再看目前待播中的谍战剧。
郑爽、佟大为的《绝密者》从演员阵容与角色介绍便能看出是典型的偶像风谍战,李易峰的《隐秘而伟大》虽有《白夜追凶》导演护航,故事却更倾向青春热血。
唯一一部走正统谍战风格的,还是柳云龙的压播剧:年便杀青的《胜算》。
挺无奈的,年柳云龙开启了谍战剧大门,15年后居然还是需要柳云龙给行业救场,而《胜算》能不能打破谍战剧有人气无口碑的局面,又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