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
好似童话般美好的大学生涯,最多的,是数不清次数的核酸排查,是学校里日复一日的消毒严查。
没完没了的网课和健康打卡,每天戴口罩,打包回宿舍吃饭。
疫情以来,大学校园纯净许多,也冷清许多。
大学也就那几年,疫情就占三年,原本安排的所有设想都被打乱,不少大学生以为大学生活是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快乐时光,却要在无止境的麻木失去自由中度过。
记得19年的那个冬天,随着全国疫情的发生,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们,还没有来得及拍一张毕业照,就匆匆地离开了校园。回过头来,匆匆已是三载,不少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已经结束或是面临结束。
大学生活结束了,可是来自生活的挑战还要继续.....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万,同比增加40万,年达到万,年,也就是今年,预计将首次突破万。
此外,由于疫情持续的原因,留学生回国求职人数也不断增加,这使得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可以说这届毕业生面对的将是前所未有的就业环境,甚至可以用残酷来形容。
“焦虑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
“其实就业这个话题,你很难和身边的人去深入讨论。因为多少存在竞争关系,大家未必会敞开心扉,而且,可能大家也处在不确定的观望状态。现在就业的大环境越来越不友好。疫情,通货膨胀甚至国际关系,都让就业形势充满了不确定性。再加上学历的贬值,企业大幅度裁员,越来越多的人对就业看法消极。面对这些消极的信息,我们不得不多做准备,我们不得不降低期待,我们不得不从现在开始。”
这是来自某双一流高校一名大四学生小吴的真实心声。
过去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互联网大厂工资高,待遇好,有发展前途,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是毕业生争相竞逐的目标。
经过前几年的野蛮发展,现阶段进入到了一个瓶颈阶段,发展速度慢了下来。
再加上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要扭转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的趋势。不得不说这对互联网大厂的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最近传的比较热热闹闹的就是美团和京东的裁员,另外阿里拟裁员30%,腾讯将裁员15%~30%。
像阿里、百度、滴滴这些互联网巨头部分业务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亏损,如果说这样的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的,那么那些小微企业更可想而知了。
面对以上日益变化的环境和未来源源不断的挑战,作为应届毕业生的同学们该如何自救呢?
尖尖这里用三步分析法帮你掌握规律,完成自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首先,你需要充分了解自己。你真的了解自己吗?你真的想好自己适合做哪些方向的工作了吗?
没想好的话尖尖建议大家做两件事:一是列一份榜样人物清单;二是做职业测评;榜样人物清单就是对自身的榜样人物进行系统梳理,在生活中或影视剧节目里,有哪些人非常吸引你,让你深深认同,把这些人物和吸引你的特质都列举下来,这会让你知道,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其次通过MBTI、霍兰德、职业锚等职业测评,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适合的行业或岗位等。更多地了解自己,职业选择才能有的放矢,这样的候选人对HR也更有吸引力。
第二,做职业信息调研。包括行业趋势、行业分布、城市选择、组织类型选择、职能部门选择、岗位选择等信息的了解,例如金融行业,多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珠三角,而电商、动画产业多分布在杭州、成都等地;国内的德企、日企多分布在上海、江苏、深圳、大连等。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锁定求职最终的方向。
第三,对意向岗位分层,完善自身简历,善用投递技巧。这一步极为重要。
通过招聘网站、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