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速播放,是近几年视频网站兴起的功能,观众可利用其减缓或加快节目播放速度,范围在0.5倍~3.0倍不等。
年,爱优腾等主要视频网站均推出了3倍速功能,一部每集45分钟的30集剧作,全程使用3倍速观用时只需7.5小时。
在技术赋权的加持下,1.5倍速+快进看剧逐渐成为观众追剧常态,原速追完的剧变得寥寥无几。
3倍速时代的来临一方面与当代都市青年的时间焦虑与知识焦虑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一些长剧内容冗长拖沓、注水严重相关。倍速观剧的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代青年的剧情思想内容吸收与思维沉淀模式,也对影视行业造成一定冲击,倒逼影视行业作出调整。
编辑搜图
视频平台:让渡部分话语权给观众
文娱市场从供给方市场转变为需求方市场以前,通过电视频道观看电视剧,影视剧集播放的时间、集数都是固定的。电视频道是内容的供应方,观众只能被动地接收内容。电视频道决定着观众的审美风尚和价值取向。影响一代人的电视剧,如80年代的《红楼梦》等四大名著剧集;90年代的史诗剧《康熙大帝》《雍正王朝》;00年代风靡的《金粉世家》《亮剑》《家有儿女》《武林外传》等,便都诞生于电视荧屏。编辑搜图而当观众追剧的载体转移到了手机小屏,人机交互的深度互动模式取代了有距离的审美体验,也深刻改变着观众的观剧习惯。现在,“看”是个人权力。或者,更准确地说,“看手机”实际看的并不是手机,转移电影银幕和电视荧屏吸引力的也不是手机屏幕,而是观众自主操纵屏幕,独立选择观剧内容与节奏,所建立的一种崭新的观看模式。编辑搜图也许“信息茧房”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当代青年的观剧内容,但它却无法完全主导青年的长时段原速追剧模式。点击或者划走,边玩游戏边追剧,原速或者倍速观看的私人化、个性化玩法都成为当代青年的影视画像,注意力越来越稀缺,娱乐感越来越重,倍速也应运而生。某种程度下,最开始视频网站所尝试的最高2倍速甚至不能完全契合观众的需求。比如各大短视频平台盛行的“X分钟”解说看完一部剧,二次加工者通过提炼梳理,将原本的长内容以“十倍速”节奏精简呈现,一定程度上也挤占了长视频生存空间。编辑搜图万物皆可倍速。当网络视听的收视习惯和技术手段不断升级迭代,影视平台方也逐渐看清形势,推出3倍速来和吸引观众转移消费阵地的短视频平台进行注意力博弈。此外,加大对引进剧集的质量审核,精简商业广告的频次,都成为平台方的手段。特别是以“有效时长”作为分账指标的分账剧来说,“倍速”功能影响到他们的实质性分账金额,这迫使他们不得不通过提升剧集质量,精简商业化广告内容来吸引观众通过原速模式观看,以增加有效观影时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商业化对于艺术化的让渡。
内容制作方:提质减量成必然
短剧精品化,长剧剧场化成为制作偏好方向平台的价值导向直接影响着上游创作端。当“快节奏”“碎片化”成为这个时代消费者心理的代名词,制作方也在顺应消费者的快节奏做出改革。精简内容去注水、丰富情节提张力,短剧精品化,长剧剧场化成为市场发展方向。编辑搜图就在四五年前,电视剧依然流行着以恢弘气势铺陈,以长剧集模式为尚,动辄七十、八十集的风气。譬如87集的《如懿传》、78集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68集的《上阳赋》等虽然都制作精良,但也因为剧集较长受到一些议论。年12月3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