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洛
不喜欢乡村的本土格调,却喜欢《两个人小森林》的唯美,乡村田园剧还应如何突破?
提及国内的乡村田园剧,很多人第一印象会联想起《乡村爱情》的「没有爱情的乡村儿女致富经」,以及谢、刘、赵、王四大家族的「权力游戏」,以及经典的乡村生活本质。受众即便没有看到具体剧集,也能在表情包斗图中对人物与复杂关系略知一二。
《乡村爱情》对农村题材的开创性作用有目共睹,但值得反思的是,「乡村田园剧」难道只能被贴上「淳朴」的标签吗?
事实并非如此。
其实,当下常见的乡村田园剧主要包括两类:一种是常见的传统农村题材,注重农村的家长里短与伦理道德、人际情感连接,强调乡村生活的建设与变化;另一种便是近年来兴起的垂类题材(比如甜宠),它们往往叠加了乡村的场景,以「诗和远方」的视角滤镜显露出城乡生活的迥异。
前者基于一种本地视角,围绕特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网络作为故事的主要脉络;后者则以他者、发展的眼光描绘城市人视角下的乡村,在潜移默化中强调城乡发展的同步。这两者之间呈现出来的区别,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乡村田园剧概念的不断泛化。
最新的例子是甜宠剧《两个人的小森林》。
这部热播的原创田园系爱情剧便是以故事线延伸发展的方式入手,主打「森林治愈风」,乡村田园风光的赏心悦目即视感以及淳朴的乡村风俗为影视剧集的创造加分,收获一波高期待。
《两个人的小森林》剧照,图源:豆瓣
因此,想要真正掌握田园乡村剧发展的深度内涵,乡村田园剧崛起的内在动因分析不容小觑。
契合美学追求的「乡村田园景」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除了「土味」,「乡村田园剧」的田园景色在当下内卷的后疫情时代下也能成为「治愈」的良药。
从淳朴至极致的「李子柒」到真实至忘我的「张同学」,「农村」景观的「淳朴」与「自然」似乎已经成为长短视频中的社交货币与流量密码,更成为影视受众视觉享受的主要来源。
《小森林》剧照,图源:豆瓣
其实,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于乡村的看法,都朝着治愈的方向改变,让人们感受大自然风光对心灵的「抚慰」。
对于经典的乡村田园日剧,不少人第一印象便是日本的《小森林》系列。这个系列堪称为「乡村田园美学的天花板」。
分为「春、夏、秋、冬」四篇的《小森林》在国内广受好评,甚至有人称之为「舌尖上的日本」。《小森林》中的女主自己劳作,将自己的食物细致地制作出来。而掉落一地的果实,只能慢慢腐烂,然后拼命长大结果的自然规律奇妙神奇。
《小森林》剧照,图源:豆瓣
人类置身其中,每天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在影视剧中,受众能短暂逃离钢铁玻璃城市,享受伟大的自然田园风光,感叹大自然稳定的四季规律,获得视觉美学享受。《万物有灵》中磅礴的自然风光也是大众大呼其是「治愈精神内耗的良药」。
《万物有灵》剧照,图源:豆瓣
由此,乡村田园风景美学的取景创新、都市青年对乡村情结的渴望以及农村生活的好奇等因素都为乡村田园类影视剧的创作提供市场商业的动因。韩剧《那年,我们的夏天》在取景与运镜都为乡村田园美学为爱情甜宠的氛围渲染与情感铺垫提供最佳的范本。
《那年,我们的夏天》剧照,图源:豆瓣
逃避现实苦学的「乡村田园情」除了视觉美感上的考量,不少受众还能从当代的「乡村田园剧」中得到一定的情感治愈。
后疫情时代下,经济形势严峻,互联网大厂降薪裁员,就业机会减少,大城市竞争压力巨大,原本憧憬能在大城市有立足之地的人们或许还是怀念乡村田园小镇「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悠然。
但在现实情况下,这种向往无法落实在人们的实际行动中,便只能在影视中寻找一定的精神寄托。
《没有工作的一年》剧照,图源:豆瓣
《你好生活》剧照,图源:豆瓣
因此,乡村田园剧对于不少都市白领受众而言,能为其提供「云逃离」的可能,让他们能短暂地了解乡村生活,帮助他们在慢生活的情感治愈表达中消解现实工作生活带来的精神内耗,让乡村田园剧成为其逃避现实苦学的情感食粮。
《你好生活》剧照,图源:豆瓣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艺频道和央视网联合推出的《你好生活》。它以类纪录片与真人体验的方式展现城乡生活的差异,大自然之美,农业生活的乐趣,给屏幕前的受众提供逃避现实苦学的另一种最优解。
「职业架构」导入或许是「乡村田园剧」的新起点「乡村田园剧」并非仅仅局限于「农村题材」。
或是在原本的叙事框架中加入乡村田园的叙事支流;或是基于乡村的叙事背景提供城乡文化融合变化,「乡村田园剧」展现出了新的可能性。而这,便需要一个能提供链接的契合点,能让剧情合理,也让受众感受到「情感共通」。
以《两个人的小森林》为例,剧集适当加入乡村田园故事线,男主庄羽以植物学教授的职业设定,因对黄花蒿植物研究的执着,以致于其要远走乡村找寻研究标本,这不仅能为故事线的设定与发展提供助力,而且还能丰富剧集的场景,避免过于单调的取景方向,同时女主的家庭设定赋能故事爱情线的发展,为下文故事的推进埋下伏笔。
《两个人的小森林》剧照,图源:豆瓣
除国内当下热播的《两个人的小森林》,《偶然的田园日记》也是以职业身份为切入点,讲述一位城市兽医因为爷爷的缘故,被迫从城市搬到乡下,帮助村民搞事业、救牲畜的爱情乡村田园故事。
这部《偶然的田园日记》继同类型的职场田园韩剧《海岸村恰恰恰》后,收获一波好评。
《偶然的田园日记》剧照,图源:豆瓣
无论是《海岸村恰恰恰》的全能无业游民偶遇大都市牙医,还是《偶然的田园日记》的城市兽医参与发小安巡警的乡村生活,当下大部分乡村田园剧故事框架都在职业的设定考量中,以职业身份为切入点,与乡村田园产生关联。比如兽医、环境保护者、牙医、大学生村官、志愿者、支援医生等。
在以职业为主的架构中,乡村是区别于城市的另一个发挥主人公职业技能的场所空间。在这个地理空间中,与城市相区别的人际关系、习俗伦理、情感人情、不同的三观与生活态度催生不一样的故事场景,别开生面的氛围感能够给观众带来一种不一样的清新感。
《海岸村恰恰恰》剧照,图源:豆瓣
与此同时,职业设定与农村场景的设定比例与权重如何,或许也将成为行业内部讨论和试错的重要方向。
不过,目前可以明确的是,倘若将乡村田园剧的崛起与发展仅仅归结于乡村生活背景取景的新奇,在架空乡村生活惯习基础上,低生活化地装上常规题材的「旧酒」,那将会错失该领域垂直细分与打造精品剧集的潜力,最终导致创新受限。
换言之,倘若身处在乡村田园的场景,却脱离场景,一味遵循霸道甜宠或者小资行为走向,只能让受众产生场景与故事错位的评价,既无法真正讲好故事,也浪费了乡村田园的场景设定。
之所以《万物有灵》三季都能拿到9分以上的高分,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它能在主人公兽医身份的「导入」中进入田园,以城市生活惯习与乡村民情碰撞出啼笑皆非又温柔治愈的故事情节。在《万物有灵》中,城乡身份的重新认知、伦理惯习的重新权量、情感表达的态度价值等都以主人公的职业技能设定为主线,徐徐诉说,最终达到主线清晰,故事由主线延伸,比重拿捏到位。
《万物有灵》剧照,图源:豆瓣
比如,在第一季第一集中,原本生活在大城市的主人公初入乡村,对兽医的职业认知便是西装革履、皮鞋锃亮,却没有想到诊所的老板会将他带到泥泞脏乱的牛圈。这种手足无措的故事演绎侧面展现了身份融入的尴尬,也呈现城乡的某些差异认知,这为人们更深入了解乡村,体会田园提供很大的助力。
《万物有灵》海报,图源:豆瓣
「乡村田园剧」根基:原生农村题材全革新当然,除了职业设定带来地理场景差异碰撞的他者观察,本土视角下的原生农村题材才是乡村田园剧的根基。
依据新中国发展至今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简单资料回顾可知,年,我国首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的故事背景便设置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带动影视市场对「乡村光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