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面你找不到比这更全的2015台湾电

,台片第一等

台湾电影:安然度过“七年之痒”期

文\黄豆豆

本文首发于腾讯娱乐,略有改动

年,离年正好七年。

台湾电影在经过年《海角七号》横空出世、全民狂欢,年《赛德克·巴莱》的票房巩固并持续升温之后,已安然度过“七年之痒”期,无论是创作还是产业都开始趋于冷静与平稳,并形成了新时代的特色:新锐导演崭露头角,资深导演持续发力,合力维护了台湾电影创作的尊严;艺术电影仍在坚持,而商业电影开始成熟,共同建构了台湾电影多元互补的面貌;剧情片仍是商业主流类型,但纪录片在票房上也不甘示弱;注重台湾本土市场,并在两岸新策下也积极开拓内地市场,让台湾电影在产业上更加具有深度和广度。

一、艺术片为台湾电影维持尊严

侯孝贤第一次拿到金马奖最高大奖——最佳影片奖

年并非是台湾电影最好的年成,单以票房考量,仅有《我的少女时代》、《大喜临门》等寥寥数部成绩亮眼。但这一年却是台湾电影在金马奖的“大年”,彻彻底底的“独霸”。

这是金马奖自年将评奖范围扩大到整个华语电影以来,台湾电影头一次有如此的荣光。在年的金马奖上,台湾电影出现前所未有的得奖低潮。而在年竞赛类的22个奖项中,台湾影人拿到了12个。

之所以如此看重金马奖,实在是在目前两岸三地的电影奖项,只有金马奖依然保持了一贯的艺术品格。而令台湾电影在金马奖翻身,都是因为台湾艺术电影今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在这当中,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和张作骥的《醉.生梦死》最为突出。

年的第52届金马奖上,《刺客聂隐娘》成为最大赢家,揽走五项,包括最具分量的最佳剧情片和最佳导演奖。《醉.生梦死》紧随其后,拿到四个,其中包括被称为“小最佳剧情片奖”的最佳剪辑奖。

年金马奖,对于已是殿堂级大师的侯孝贤来说,有着格外特别的意义,他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最佳剧情片奖。从《在那河畔青草青》()开始的32年里,侯孝贤的电影入围了八次最佳剧情片。侯导本人凭借《悲情城市》和《好男好女》拿过两次金马奖的最佳导演奖,却从未得过最佳影片,这也成为金马奖历史上的一桩“公案”——《刺客聂隐娘》的大获全胜,也算了却了侯导的一个心愿。

李安和聂隐娘扮演者舒淇为侯孝贤颁发金马最佳导演奖

《刺客聂隐娘》在台湾获得万新台币票房(大台北区数字),而作为侯孝贤第一部在内地公映的电影,取得了超过万人民币的票房,实属难得,在这背后有戛纳最佳导演光环的加持,也有侯导个人品牌的效应。作为一部考验当下华语电影世界审美趣味的电影,影片在内地上映遭遇了非常两极化的评价,它之于精英小众和普罗大众而言,犹如蜜糖与砒霜之差。但它的存在至少让我们对沉溺于票房至上论的华语电影界残存一丝希冀:电影还可以是电影本身。聂隐娘的孤独、凛冽和桀骜,一如侯孝贤艺术品格的宣照,他用诗化的镜头语言拍出晚唐气象,却用极其简化的叙事讲述他心中的世界。它从头到脚都是侯孝贤电影美学的集中体现,呈现的是导演对那个朝代人、事、物的片片投影。在今天这个时代,没有哪部电影会像它这样,以如此孤傲的风格来挑选观众和喜欢它的知音,正如片中“青鸾舞镜”的故事一样。导演恰似青鸾,为找到自己的同类,不惜背向大众,忽略市场。

《醉.生梦死》拿到四个金马表演类提名,李鸿其(左)独占两个

同样,张作骥虽是得奖大户,但他的电影却一直在赔钱。现在仍在狱中服刑的他,几乎成为台湾中生代导演中唯一的“孤本”:不向观众妥协、不迁就内地市场。影片最后在台湾收获的票房只有万新台币,不足人民币万。沉重、忧伤是《醉.生梦死》给人最直接的印象,观影的过程犹如喝一壶烈性的酒,后劲十足。五、六个社会边缘人在都市角落里兜兜转转,像迷宫里的老鼠,找不到出口。今天夏天,我在台北光点华山影院看完此片,走在车水马龙的忠孝东路夜景中,仍感觉到喘不过气来。擅长







































北京医院白癜风多少钱
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zdq360.com/yshyjy/78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