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电影有三大法宝,连贯性剪辑系统、明星制,和类型片。连贯性系统是好莱坞达到造梦目标的基本制作规则,令观众忘却电影是人为制造的虚假世界,沉浸到银幕上的悲欢离合当中。明星制将诱惑力凝聚到一张张俊美的招牌脸孔上,使观众对某个演员产生超越时空的迷恋。类型片则是对电影观众口味细化分类,投其所好,而每种类型都形成固定的规范。观众入场前除了知道导演、主演的名字,一般都会首先了解这是个什么类型的影片。什么是电影类型?
当我们漫无目的的走进电影院,想从琳琅满目的电影中选择一部来打发时间,这时我们往往首先考虑的是这是一部动作片还是一部歌舞片,这是一部科幻巨作还是一部战争大戏。一个cult爱好者是绝不会放过昆汀塔伦蒂诺的黑色电影,一个福尔摩斯迷大都愿意掏腰包看看《东方列车谋杀案》,而武侠迷也自然对徐克满怀期待。
在我们这种看似无意识的独立的选择行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在起作用呢?
这是一种常见的观影状态,我们走进电影院之前便决定要看一部什么样的电影,从众多影片中选择最符合我们要求的一部买票入场,电影还没有开始我们便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还没有看完电影的开头时我们便已经预料到了结局,当我们发现故事如我们所预料的一样发展时便感到十分满足,而且在观影结束后向别人介绍时我们常常说这是一个和什么什么电影差不多的故事。
在这一整套观影行为中,我们便是在和所谓的“类型――genre”打交道,而前文所说影响我们选择行为的也正是类型。
类型电影是好莱坞电影在其全盛时期所特有的一种创作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人们通常根据影片的不同题材或技巧来归纳影片的类型,大的分类是故事片和非故事片两种。
在故事片项目下,比较成熟的类型有西部片、强盗片、歌舞片、喜剧片、恐怖片、科幻片、灾难片、战争片、体育片等;属于非故事片的类型则有广告片、新闻片、纪录片、科学片、教学片、风景片等。
类型片出现的原因在好莱坞制片制度的影响下,电影创作不再是一种个人的行为,规范的制片制度使电影制作成为一种批量的、流水线式的规范化过程,模式化成为其基本特征。固定模式的确定能够提高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因此,类型片是必然的结果。
类型影片的一大特征就是重复性和可预见性。
美国电影制作者经过长期创作实践,归纳出了一些成功的模式,这些模式最具商业上的保险系数,最能获得投资的回报。一部成功的影片出现后,便竟想模仿,使之成为一种类型。一种类型的影片如果很受欢迎,便都来拍摄,一般在一定的时期内都能获得较好的商业效果。
所以,类型影片作为一种典型的商业电影观念,是美国大制片厂制度的必然结果。正因为有一些固定的类型模式,所以大制片厂的生产流水线便可以对素材稍加改头换面,便可大量复制出大同小异的、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
对于观众来说,“人们去看类型影片,是去和那些银幕上的老相识会面,去听老故事,去参加已经熟悉的事件”。
类型电影有三个基本元素1、公式化的情节如西部片里的铁骑劫美、英雄解围;强盗片里的抢劫成功、终落法网;科幻片里的怪物出世,为害一时等。2、是定型化的人物如除暴安良的西部牛仔或警长,至死不屈的硬汉,仇视人类的科学家等。3、是图解式的视觉形象如代表邪恶凶险的森林,预示危险的宫堡或塔楼,象征灾害的实验室里冒泡的液体等。因为情节模式是固定的,所以,类型影片中的悬念实质上是虚假的,其结局自影片开始时观众已然明了。从艺术的角度上说,这类公式化、概念化的东西是不可取的,但由于这种公式和概念并不是干巴巴的,相反地往往颇有刺激性,所以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而且,不同的类型影片反复交替出现,不断调剂着观众的口味,并如此周转不息。电影为什么要类型化类型化可能是一切文化消费品的共同特征,小说、音乐、漫画都有类型,电影并不特殊。在好莱坞的历史上,出现过多达数百种不同大小类型,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类型占主导地位。
无声电影时期,最主要的类型有史诗片、西部片和喜剧片。
特别是基石(Keystone)公司出品的由查理?卓别林主演的动作喜剧系列,成熟地利用电影视觉语言,至炉火纯青之境。史诗片是那个年代的“大片”,D.W.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气势恢弘,结构严谨,被认为是叙事电影的第一个高峰。
当时距离美国“边疆的关闭”(TheClosingoftheFrontier)不久,民众对西部拓荒记忆犹新,西部片作为对“不远的历史”的呈现,成为银幕上的常客。
20年代末有声时代来临,好莱坞为了最大限度利用声音的新鲜劲,从百老汇大力延揽人才,制作大规模的豪华歌舞片,所以30年代美国电影银幕上一片载歌载舞,特别是巴斯比?伯克利担任舞蹈指导的《第四十二街》《华清春暖》和《淘金女郎》系列。喜剧片是永不衰落的类型。只是默片动作喜剧巨星没有办法再延续曾经的风光,而被弗兰克?卡普拉的神经喜剧、刘别谦的微妙笔触,和带着强烈无政府主义风格的马克斯兄弟取而代之。禁酒令颁布后,偷运私酒的有组织犯罪在大都会中滋生蔓延,这个原因部分造成了以华纳公司为主力的黑帮片制作兴起,《疤脸煞星》《小恺撒》《人民公敌》是其中佼佼者,但因为海斯审查法典在年付诸实施,严厉限制银幕暴力,这种打打杀杀的风潮暂时被抑制下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在大制片厂中居于二流地位的环球公司另辟蹊径,制作了大量恐怖片,如《德古拉》《科学怪人》《木乃伊》《隐身人》《伦敦狼人》等等,为好莱坞恐怖电影的发展奠定了根基。而十年前大肆泛滥的西部片在30年代沦为B级片的类型,在《关山飞渡》前几乎没有力作问世。进入40年代后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战争片成为好莱坞的一种主要类型,如《约克军曹》《忠勇之家》《卡萨布兰卡》《百战将军》,为鼓舞全民对敌士气起了正面的作用。其他主要类型在新的十年继续发展,神经喜剧伴随大萧条阴影在民众心中逐渐消散也告别了银幕,走红一时的是普雷斯顿?斯特奇斯的《苏利文的旅行》《淑女伊芙》《摩根和的奇迹》。西部片再次成为重要类型,约翰?福特与约翰?韦恩开始固定搭档,他们一起拍了《要塞风云》《三教父》《黄巾骑兵队》等片,并将合作延续到60年代。惊悚片也是40年代较为重要的一种类型,来自英国的希区柯克不知疲倦地探讨阴谋与罪恶的故事。但这个十年最引人注意的现象是黑色电影于无意识中诞生。当时没有导演存心去拍一部黑色电影,但这种融合了德国表现主义视觉风格、法国诗意现实主义和通俗犯罪小说的新片种在40年代初不约而同地涌现,一直延续到50年代末,至今仍有热爱它的影迷导演企图在银幕上复现那个幽暗、无情、强硬的世界。
年铁幕演说拉开冷战序幕,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派拉蒙等大片厂垄断成立,进入20世纪下半叶第一个十年的美国电影注定不会平静。因为电视的普及,电影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将观众重新拉回影院,所以好莱坞使出浑身解数,希望在银幕上展示电视荧屏无法带来的豪华奇观,于是3-D、宽银幕、立体声及各种彩色胶片技术被先后发明出来。
相应地各种类型电影也要适应新的变化,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类型是史诗巨片,因为好莱坞认为这是对抗电视的最好办法,于是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英雄们纷纷在《宾虚》《斯巴达克斯》等片中复活。
其他类型各自调整适应转型。有个在当时或许不太引人注目的趋势悄悄萌芽,随着冷战核威胁和太空大拓展成为显著命题,越来越多的科幻电影被制作出来。科幻片曾经被认为是恐怖片的附属类型,历史不能说短,但一直没有得到独立的看待,但《地球停转之日》《世界大战》《惑星历险》《魔星下凡》的面世真正使科幻片获得了独立的地位,为后来这一类型的大肆扩张建立了基础。
60年代宽银幕史诗片余威仍在,西部片和歌舞片这两大传统类型进入回光返照的阶段,西部片老导演约翰?福特、霍华德?霍克斯生涯中最后的杰作诞生于这个时期,山姆?佩金帕的《日落黄沙》并不能阻止好莱坞这个最具原创性的类型的衰落;而《西区故事》《音乐之声》《奥利弗》等歌舞片轮番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后,歌舞片也只剩下鲍勃?福斯在作最后的坚持。年有两件大事,《海斯法典》的废除标志着电影审查制度向分级制的转变,好莱坞身上的枷锁松弛了,暴力和色情这两头被关了几十年的猛兽即将出笼。《太空漫游》对电影特效的贡献在几十年后能得到更加公道的评价,与之相应的是它启动了科幻片的一轮迅猛发展。内地情况70年代是好莱坞的黄金时期,各种类型百花齐放。审查制度取消,《教父》《唐人街》带动黑帮犯罪片复活,恐怖片肆无忌惮地泼洒血浆,美军在南亚丛林的军事失败令战争片重新回潮,一个显著的现象是类型的嫁接与混杂变得越来越普遍,一部影片不再那么纯粹地遵循某种类型规则。《星球大战》打破历史票房纪录好几倍,从此大片时代来临,充斥着重度数码特效的科幻片、动作片成为80年代至今的主宰电影类型。电影成为一种商品之后,被类型化是必然命运,不仅美国如此,中国也不例外。但中国电影的类型显然具备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中国最早的电影类型是直接记录舞台表演的戏曲片,此外模仿卓别林、劳埃德的喜剧片也在20年代流行一时。又因为中国传统文艺强调文以载道和教育功能,社会问题剧也很流行,早期有郑正秋的《孤儿救祖记》《姊妹花》,后有左翼电影《女儿经》《神女》《渔光曲》《十字街头》等,高度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哪里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