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大气、上档次”。。。。。简称“高大上”!
这句话对于国内众多的影视工作室来说,已经成为一个魔咒。
实际上很多摄像师在建立工作室之后都碰到了“高大上”这个“瓶颈”。
具体的说就是自己的“作品”水平到了一定层次无法再提高。
绞尽脑汁、模仿。。。。。都解决不了问题。
结果就是。。。。。
1、业务方面拿不到单
能拿到的是底价单
2、制作方面无实力
有大点儿的单子就得找人合作
最近跟我说这个问题的是一位“做了九年摄像”的仁兄。
再努力都无法做到“高大上”。
于是有些朋友就把原因归结到“设备”上。
结果就是一枚“器材党”新鲜出炉。。。。。
摄像机向“RAW”看齐!
所以即使是拍个婚礼。。。。。也来他一台BMCC!
稍微追求下就是ursamini!
当然做过记录式拍摄的朋友都知道。
这样一台没有ND滤片,大部分操作都靠点击屏幕来完成的摄像机,
拍活动、会议、庆典等。后果是什么。。。。。
对,这里用了“后果”这个词。
拍过的人都知道,这类节目即使是聚焦慢了2秒,都可能带来麻烦。
为啥?
也许内容就在这2秒上。。。。。你丢了内容!
追求高一点儿的朋友则直接“RED乌鸦”甚至。。。。。爱丽莎mini。
于是晒设备成为各论坛、QQ群的一个常规科目。
晒的人得意洋洋,看的人羡慕、嫉妒、恨。
。。。。。
调色向达芬奇看齐!
但凡提调色,必须达芬奇。
貌似调色不好都是因为没用达芬奇。
压根不考虑自己做的活儿能进多少银子。
如果上达芬奇来做的话,硬件配置得花多少银子!
最起码显卡得追求追求。。。。。
硬盘也得做成阵列。。。。。
更不去考虑自己的节目时长1个多小时。
过一遍达芬奇得多少时间。。。。。
当然器材上去了,画质会高!调色练的久了,再套个LUT会有些“胶片感”,固然是好消息!
但从节目看,还是解决不了“高、大、上”的问题!
画面截图是好看了,但一个片子看下来还是”LOW“。
又有些朋友开始对“摇臂”、”轨道“、”稳定器“、”无人机“下功夫。
于是开启了一个”买买买“的历程。
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装备“虽然起来了,做业务价格还是涛声依旧。
那么如何才能做一个”高大上“的片子呢?
实际上很多朋友来学校都会这么跟我说:
”我有基础,这行干了好几年了,老师我就想学习下如何做个高大上的片子”。。。。。
实际上想做高大上,首先需要看懂什么是“高、大、上”。
高端是指节目看问题的视角要高,如果你只是把“柴米油盐醋”摊开了一放,哪可能高端?
有的朋友说了客户本来就不够高端。。。。。咋办?
哪不好意思,只能你找点儿,让他高端。
要知道其实你赚的就是这份钱!
大气则是“表现方式”方面的问题。
我想大家都知道,同一件事用不同的模式去表现,结果是不一样的。
可以表现为平淡、也可以表现为奢华。。。。。或者是大气!
而上档次就是手法问题了,任何一个产品都有档次,例如一块蛋糕,档次低的几块钱,高的几百。。。。
这就是档次。
自然影视作品也有档次,至于档次区分,如同做蛋糕,同样就在制作手法上。
从上面可以看到,虽然“高、大、上”三个字很简单。
但涉及到了“导演”、“编剧(文案)”、“摄像”三个岗。
那么问题来了。。。。。
1、你对这三个岗的工作内容、流程理解吗?
2、是否有团队,能控制这几个环节?如果没有你自己是否能完成这三个岗位的工作内容?
有的朋友说了,三个岗都能做到太恐怖。
我不要求三个岗都做到,能掌握大面儿上的一部分协调控制团队做活儿不就简单了?
问题在于这也不简单。。。。。
你起码得掌握”长镜头与蒙太奇“、”镜头语言“。。。。。一系列知识。
那么如何才能确定“具备这个能力”呢?
有一个简单的标准,那就是“节目分析”。
如果你能够分析”影视节目“,例如电影,就具备了。
注意!这里说的分析不是写影评,而是从节目结构、镜头语言。。。。进行技术分析。
做到这一点,你就具备了”高大上“的基础。
做不到。。。。。无论你采用什么手段方式,都没戏。
所谓模仿,也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否则徒具其形,没啥意义。
其实长期以来,我跟不少朋友说“你缺的是基础”。。。。。
但大部分人真心不爱听,一般就是一句”老师,我都做了3、4年了“!
意思是说他有基础。。。。。
问题在于影视制作基础不是指“你拿摄像机的时间”或者是“你使用后期制作软件的时间”。
而是说你是否具备“做节目的基础”。
如果不掌握”节目制作标准“,”节目制作流程“。。。。。你拿着摄像机N年也不代表什么。
举个简单的例子,”远中近特全,推拉摇移跟“地球人都知道。
但这十种镜头的用途是啥呢?用在哪儿呢?
。。。。。
海达郝老师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