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手势对社交焦虑者情绪识别的影响,帮助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称呼,也是人对客观的事件和物体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通常认为,情绪一种是以个体愿望与需求作为中介的心理活动。

人类心理活动离不开情绪的参与。情绪在组织、引导人们的行动、沟通及预测他人的意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迅速而准确地感知并识别他人的情绪信息有利于建立个体良好的社会生活。

通过对情绪识别进行研究,可以提升个体对本身以及旁人情绪和感受的认知水平,让情绪得到卓有成效的监管。它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还可以显著提升个体的生活质量、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与效率,创建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个体情绪表达和识别的主要渠道来自于面孔情绪、身体姿态和动作、语音信息。传统情绪相关理论指出,面孔是人进行情绪表达的主要渠道,当对情绪进行识别,就应该主要观察面孔展现的情绪。甚至更进一步,衍生出了面孔微表情的研究课题。

由此面孔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所以不难发现,前人对面孔表情进行了较为充分而全面的研究,而对于其他的情绪识别渠道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

其中,身体姿态表情根据人体各部分,能够具体表现为躯体表情以及手势表情。手也可作为整个躯体的一部分。

人体的感觉神经密集地分布于双手,所以手是最敏感、最灵活的身体部位之一。从降生开始,人类就使用手的触摸等动作,开始对这个世界进行最初的探索和感受。我们在说话时会自发地做出手势,它们可以表达话语中完全没有的信息。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手势在系统语言、文字出现以前就普遍存在。当时人类只能由最为容易的呐喊、最浅显的手部动作向同伴交流信息、表达意图。

狩猎是原始人生存必不可少的活动。在项活动中,为了隐蔽自己和同伴,确保成功,往往使用手势来示意潜行或进击等行为。其实,那些手势是相当原始的,与动物的习惯相近。

因而,那些交流手势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社交需要。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手势也随着社交交流内容的繁复程度不断发展。

有人曾调侃道,绑住意大利人的手之后,他们就不会说话了。意大利人认为,一个手势胜过千言万语。他们常用的手势有三四十种。

的确,在生活中手势和言语往往一起出现,能够表达相对复杂的态度、情绪及想法。手势可以单独使用以展示和传递信息,去表达个体的情绪情感或者想法。

当无法进行语言交流时,仅仅凭借手部动作就可以明确开始还是停止、前进还是后退、同意还是反对等内容。例如,“举手欢呼”、“摊手耸肩”、“双拳紧握”等手势,分别可以表达高兴、无奈、激愤等情绪情感。手势是经后天学习得到的。

手势的表达和识别差异不仅居于个体之间,而且广泛存在于团体、民族或国家间。后者体现出当地的社会文化氛围和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

同一个手势在不同民族和文化中可能代表截然相反的情绪或含义。比如,在伸出拇指和食指,其余手指弯曲可以表达某个数字。在中国这个数是8,而在法国则意为2。

另外,在特殊被试中,手势情绪的识别效果与普通被试亦有所差别。

日前,社交焦虑发病率较高、患病时间久,会阻碍人际和谐和个体心理健康发展。因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已成为近些年来精神医学与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高社交焦虑者对面孔呈现的情绪有注视回避,更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shixingye.com/yshydt/171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