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业用工冰火两重天影院寒彻骨,直播

作者

徐思

随着疫情情况有所转好,文娱行业的复工也开始逐步推进。疫情对文娱公司的蝴蝶效应同样延续到了招聘上。

“在文娱行业,侧重于线上内容运营的MCN、直播、游戏等领域在疫情期间受到的影响较小;而依靠线下业务实现营收的影院等领域则影响重大。”一位文娱公司HR告诉数娱梦工厂。

招聘回暖在即,数娱梦工厂采访了影视制作公司、线下影院、以及线上运营为主的MCN机构,试图了解文娱行业中不同公司目前的招聘情况。

从数娱君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比起外界先入为主的“悲惨”印象,事实上如今除了影院行业,其他板块的情况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重启后的影视和综艺行业招聘正逐渐回暖,伴随《创造营》《皓衣行》等数个S级项目都在有条不紊地按计划推动,一家业内头部公司称,相应的招聘高峰期将会后延至6月。

疫情还带动了线上岗位的发展,以MCN、直播、游戏为主的线上岗位招聘需求甚至出现了攀升,直播相关岗位的招聘人数比起春节前增幅超了1倍。

有人欢喜有人愁,对于最过惨淡的影院行业,截至年3月全国共有家影院类企业注销,在现存的影院中,刚刚经历了复工叫停的大部分影院也先后进行了大规模裁员。

刚刚走出寒冬的文娱行业而言,春天依旧在。

影视综艺:需求略减,招聘高峰期后延

根据此前企查查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月1日至3月20日,全国一共有家文娱企业登记注销。大量的公司倒闭状况也直接影响了文娱业招聘岗位数量和需求。

当疫情淘汰了一大批实力较弱的文娱企业后,活下来的公司又面临怎样的用工处境?

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头部影视公司HR告诉数娱梦工厂:“现在公司依旧发布了招聘相关信息,只是现在的形式发生改变,我们采取远程招聘、远程入职的方式。此外,受疫情影响,招聘高峰期会后延。”

对于外界传言的裁员和缩招问题,她也委婉地给出较为积极的答案:“公司根据业务需求随时调整招聘计划,目前业务比较稳健。”

数娱君从欢娱等头部影视公司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这些公司近期的招聘没有变化,也没有裁员。

(《有翡》项目正常运转,官博发布剧照)

对此,一位从业八年的影视综艺行业宣推人士表示,因为近几年的影视寒冬,疫情对影视行业的影响没那么大,至少时间上不至于。

“因为现在影视行业的金主绝大多数是互联网大佬,而互联网行业在疫情期间几乎没受影响,他们是最早开工的。只要大佬们还有钱,影视行业就不会那么惨,头部更不可能受到很大影响。”

她表示,在疫情期间,她知道的宣推公司也在线上办公疯狂提案。“这就说明项目只是推迟一两个月,但不是不做。资方还是有钱支撑项目继续进行的。”

(4月10日,《皓衣行》化妆师发博,男主陈飞宇进组,项目正常运转)

除了那些头部公司,能存活到现在的中小影视公司的状况又如何?

在疫情初始时期,一位出品过多部小成本爆款剧的腰部公司CEO告诉数娱君,在年的目标是做14部剧,现在上半年废了,只能做10部了。随着近期不少剧组接连复工,他把年初的目标又下调了些。“最近暂时不开启新项目,需要观察一段时间,公司好不容易才度过难关”。

不过即便如此,这家中等规模影视公司仍然还在招人,不过较之以前更为严格。目前只接收简历,计划在6月后启动正式招聘。此外,在招聘要求上,不再接收应届毕业生,而是要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员工。

再看编剧岗位,这一群体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波及。

编剧莫窦着实运气不错,她在疫情前开始走流程面试了一家编剧工作室,年后通知作品通过,紧接着疫情爆发,好在她约好的入职时间也是今年七月底,因此疫情对她本人并无太多影响,但其他同行的状况就没有幸运了。

不少编剧工作室已经出现缩招现象,“有缩的,毕竟人多了都要养着,但缩招也不是不招。有稳定项目储备的工作室还是会招人。”

如今,编剧更多以散户形式存在,对这个群体而言,缩招更多的体现在项目上,“疫情时期,因为停工,所以项目搁浅,运气好的情况是整个项目组都被调到另外项目继续工作,运气不好的情况就是项目组直接解散,编剧直接辞掉。”

此外,在后续影响上,“现在有些中小型项目因为背后操盘的公司受到疫情影响,本来打算招50个编剧,现在可能就缩减到20个。”但与此同时,市场上依旧存在很多项目可供编剧投递简历,还是那句话,缩招并不是不招。

“好的编剧肯定会被留下,不好的也不必养着了。如今编剧公司都是培养制,编剧新人之间肯定需要竞争。”莫窦告诉数娱梦工厂。

(某公司的编剧任职要求)

再看综艺板块,随着疫情逐渐转好,不少综艺恢复了录制。随着“淡黄的长裙”破圈,腾讯视频也不甘落后,其出品的女团选秀节目《创造营》已于4月2日开启了首次录制,《我是唱作人2》公布首发阵容,《街舞3》随后也要开启云面试……

前述资深宣推人士告诉数娱君:“就我所知的影视,综艺,电影,视频相关公司很少有裁员,只不过有的还没开工而已。我认识的手上项目陆续开工的几个老板都在朋友圈招聘。一旦开工需要的人数也没法减少,还得照样招。说到底现在还活着的公司,就是有实力招人。”

影院“重灾区”:复工尚遥遥无期

“复工遥遥无期,已经有很多家影院倒闭了,再等下去我们影院可能也要凉凉。”接受数娱梦工厂采访时,某三线城市的影城经理长吁短叹,不愿多谈。

疫情之下,影视公司还能将计划推迟、暂时停止项目;但对于几乎全靠线下业务来保证营收的电影院而言,从春节档到情人节档,甚至是即将到临的五一档,基本都打了水漂。

将近三个月的零票房收入和影院日常运营成本压力都是影院运营者头上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撑得住的影院还在硬抗,撑不住的影院只能看着眼睁睁看着剑落下。

上述影城经理告诉数娱君,3月的时候有部分电影院进行了全面消毒工作开始恢复营业。好景不长,3月27日,接国家电影局通知,所有影院暂不复业,已复业的立即暂停营业,具体复业时间等国家电影局通知。“这真的是天大的噩耗,感觉看不到复工的希望,前路迷茫。”

他表示,早在疫情期间,影院就裁掉了部分员工,接下来的情况依旧未知。“我有听说有些小影城只剩下老板一个人在了,还有很多影城直接注销了。注销的影城里有成立五六个月的,也包括运营了10年以上的老牌影城。”

在大环境影响下,对于裁员,他表示理解。影院的固定支出包括租金、物业和人工。对于三四线城市的影院而言,大部分影院都靠春节档收入来贡献业绩。

“春节档票房占年度票房比重少则一二成,多则三四成,这些费用将会用来支付接下来长达四个月的淡季固定支出,而如今多个档期被迫离场,影院的淡季固定支出就泡了汤。”

影院快速的复工希望很渺茫,他告诉数娱君,5月复工可能性不大,多半要拖到6月份。

“这样一来,影院在近半年内没有收入,今年倒闭的影院应该是以千为量级计算的。之前听人画饼的时候说疫情结束后会迎来‘报复性观影’,但现在看来,又有多少影院能支撑到那个时候呢?”在疫情期间减薪的他已经在积极地寻求新工作。

降薪、裁员的情况同样出现在了电影制作公司上。财经天下周刊称,3月以来,博纳就开始调整计划,位于北京总部的员工基本停工,项目停摆,员工发放半薪;北京文化并无降薪情况,但裁员计划已悄然展开。

疫情之下,影院和制作公司在苦苦支撑,资本同样压力重重。据圈里局外报导,国内著名外资影投CGV近日已经开始裁员,裁员比例大概在30%。

CGV背靠韩国CJ集团,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影投公司之一,主打高端精品影院,主要从事影院开设与经营业务。年,CGV影投旗下影院的总票房为17.5亿,在全国影投中排名第四。即便如此,CGV也开始裁员。

疫情同样影响了国外的影业。4月8日,据《TheWrap》报道,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AMC的信用评级从B降至CCC-级,这意味着这家美国最大的连锁影业正面临着倒闭的危险。

有分析师在报道中写道:“尽管现在新冠的传播速度和高峰期还不确定,一些政府官员预测高峰应该会在6至8月出现。因此,我们预计AMC会一直歇业至6月以后。我们不认为AMC有足够的资金来源,来填补一直到夏天的负现金流。”在疫情期间,AMC已被迫关闭了旗下家影院。

CGV的裁员、AMC的危机势必会对国内其他影院造成影响,这同样也是影院格局重新整合的契机。未来如何,影院们只能等待。

疫情催热直播产业:招聘人数增幅.55%

疫情导致线下停摆之际,越来越多的线上职位开始备受青睐。MCN、直播、游戏等领域的人才需求正在暴涨。

内容制作者邵莎此前在一家中小型传媒公司为艺人担任摄影和后期工作,出于疫情期间降薪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考量,她选择前往一家前些年获得亿级B轮融资的MCN机构任职视频后期工作。

刚刚通过面试准备下周入职的她向数娱君简单介绍了她的面试过程。“通过面谈,双方了解彼此基础情况,我也提交了作品集,做了视频测试题和文字策划测试题。”

当数娱君询问其招聘是否因为疫情有所改变时,她回答道:“整体上感觉没有变得严格,在招聘上,公司应该还处于正常走流程的状态,并未因疫情有所调整。”

据她介绍,她所在的MCN机构现正在扩招状态,根据招聘平台信息,数娱君也观察到有很多MCN机构正在发布不同岗位的招聘信息。

在她看来,疫情跟MCN其实联系并不大。“那些博主都是自己在家录的,我觉得对他们也没什么影响。”

(南方财富网发布的MCN机构排行榜第一名公司的招聘情况)

随着“宅经济”不断发展,直播行业也迎来了风口。数娱梦工厂注意到,已经有多个小公司的女团成员在疫情期间开启了直播业务,在多个平台进行直播来获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shixingye.com/yshygf/158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