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研学术论坛第三期rdquo国奖评奖

12月25日下午,由文学院研究生会主办的第三期文研学术论坛在随园中大楼报告厅如期举办。本期讲座的主题是“国奖评奖细则与优秀国奖学子心得分享”,由文学院团委副书记、研究生辅导员曹凯老师担任主讲,同时还邀请了三位获得国奖的优秀学子——级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于文勃、级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王艺翰、级古代文学硕士王文意与大家分享他们获奖的心路历程。文学院数十名研究生、博士生参加了本次分享会。

讲座伊始,曹凯老师介绍了“国家奖学金”的评比规则和注意事项,建议大家未雨绸缪,早做准备,争取让自己的科研成果多元化。

接下来,级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生于文勃和我们分享了他的获奖经历。于文勃同学曾工作过一段时间,而后重返校园读书,因此他在读博期间也有更多的求学感悟。在他看来“读书比工作容易得多”,求学期间有更少的deadline,更多的舒适区和更多的学习机会。此外,国家和院校都有完善的奖学金评选制度,这为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环境。于同学在科研创作方面给出了如下几点建议:一是要勇于投稿,多多尝试;二是要善于发挥团队的力量做研究,比如通过定期召开组会等方式;三是要注重与国内外研究学者的交流,比如通过邮件与国外学者沟通;四是在写作投稿时尽量投向顶级期刊,理解同行评审的意义,拒稿意见也很重要。同时要学习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结论——意义”这种写作套路。

随后,级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生王艺翰给大家带来了他的获奖经验与感悟。王同学首先指出,学术论文是衡量能否获得国奖的重要标准,因此大家要重视学术论文写作,悉心听取老师的指导意见。其次,他强调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注重相关的实践性成果。关于论文的写作与投稿他给出了以下建议:其一,要认真对待每一篇学术论文,充分利用学校的数据库资源。这一点也是我们对待学业严谨负责的体现。比如我们的结课论文、学年论文,在认真写作的前提下都可以尝试投稿发表;其二,要尽快投稿。学术论文从评选到定稿的周期很漫长,而有些刊物版面有限,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其三,投稿时要瞄准目标,了解所投刊物,研究期刊的发文风格。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借鉴学长学姐以往成功投稿的经验,增加投稿被录用的可能性。

最后为我们分享获奖经历的是级古代文学硕士生王文意同学。王同学首先强调了对待学术要有热情,要热衷于参加多样的学术论坛与学术会议,他自己就曾专门跑到上海去聆听前辈们的学术讲座。接着他分享了个人关于读书与学术写作的心得体会:一是要重视文献,一切观点都要立足文献,不能凭空议论;二是要有针对性地阅读,在读书时要有问题意识,寻找有争议的点,以便为论文准备选题;三是写论文时要注重对问题的解决,每句话都要为论证观点服务;四是小论文可以围绕大论文写作,重视课题研究的连贯性,这样有利于节约时间与精力,也便于文献的查找。最后王文意同学送给大家一句寄语:要敢于推翻自我,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做到守静、有恒、不攀比。

本次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通过与老师、获奖同学的亲切交流,场上的诸多同学对国奖的评奖细则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收获了许多论文写作与发表的经验,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也有了更准确的定位与把握,与会同学纷纷表示希望这种宣传榜样力量的分享会能够越来越多。

文案丨胡乐乐马思奇

图片丨马思奇

编辑丨王倩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shixingye.com/yshyjy/133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