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容易康复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qzzt/bdfnzhm/
摘要:儿童影视在儿童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研究历史已久,成果丰硕。本研究主要是对已有研究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关于儿童影视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研究视角及儿童影视研究的突出问题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进而指出当前儿童影视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儿童影视作品;儿童发展;回顾与展望
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影电视成为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儿童中心建议儿童在两岁以前不应该观看电视,但是相关调查研究结果却让人担忧不已,研究发现土耳其3-60个月的儿童平均每天看2.08个小时的电视;同时超过69%的25-60个月的儿童每天看电视超过两个小时。[1]此类现象弥漫全世界,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而儿童影视作品对儿童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国内外学者对儿童影视开展了广泛全面的研究,成果丰富。本研究主要是对已有研究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关于儿童影视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研究视角及儿童影视研究的突出问题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进而指出当前儿童影视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儿童影视相关研究的研究方法
(一)个案研究
因儿童影视作品浩如烟海、数量庞大,一个研究想要囊括所有儿童影视作品并进行细致的分析,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而且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出现“流水线作业”,导致研究质量无法保证。而个案研究便可将某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影视作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细致的分析,总结出此类儿童影视作品的成功或不足之处,以期为儿童影视发展提出相关借鉴和建议,因此个案研究法是当前学者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方法。如郝月梅就曾以日本动画《樱桃小丸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动画片中人物、情节、环境进行细致分析,总结出此动画片是如何体现主人公真实性与可爱的,并对比分析出我国在此方面的不足,为我国在日后创作以现实生活为主题的儿童动画提供学习借鉴的蓝本。[2]近些年,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动画片,逐渐盛行。程瑞兰就以生态批评的角度对儿童影片《虎王归来》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了在这部作品中是如何通过人物设计、语言、自然场景、情节等方面来表达生态预警和生态智慧理念的。[3]电视是儿童重要的社会化工具,对儿童的价值观、道德都起着重要影响。国外学者通过对《HerooftheRails》的批评性视觉和语言分析,揭示了《ThomasFriends’》传递的关于种族、民族和差异的令人不安的潜在信息,从四方面揭示出电影主人公中的“他者”特征并运用“他者”理论,将文化差异展示给学龄前儿童并传播黄祸论和东方主义的种族主义话语是令人恐惧的。[4]还有学者以早期科幻电视节目《CaptainVideoandHisVideoRangers》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此片如何通过将年轻观众视为冷战对象,然后引导其进行想象力游戏,造成了当时流行文化中暴力道德恐慌的。[5]
同时个案研究的研究对象也可以是对某一类对象,通过对此类研究对象的分析,总结出其共有的特质,为日后提供参考。如朱玥玥通过列举别国和我国动画中以“鼠”为主角的经典儿童动画作品,如《猫和老鼠》、《精灵鼠小弟》、《舒克与贝塔》,分析儿童影视动画中“鼠”形象的取用分析,然后比较中西方儿童影视作品中卡通鼠角色塑造之异同,并总结出相关经验,为中国未来动画创作中对“鼠”角色运用时提供借鉴作用。[6]此外许晓辉、赵萌萌的研究中通过从儿童最喜爱的十部动画作品中筛选出富含丰富积极价值观的两部儿童影视作品《大耳朵图图》与《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出当前儿童影视作品中三种价值观(目标价值维度、手段价值维度、规则价值维度)在儿童影视作品中的出现频率,也对微观层次中三种价值观的下位价值观出现频率进行了高低排序,最后找出儿童影视作品在传播时价值观内容分布特点与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7]这种研究方法能够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面面俱到的剖析,所得的研究结论具有针对性,且十分深入。
(二)跨文化研究法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各国思想文化异彩纷呈、相互交融,推崇“世界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发展理念。因此在文学领域比较文学研究异常活跃,跨文化研究法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其热度至今未减。跨文化研究主要是指将世界各国的文化作为研究样本,对其各种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实现各种文化之间的互识、互补。儿童影视作品也属于文学之林中的一份子,学者在研究时也经常使用跨文化研究法,主要通过将别国和本国的儿童影视作品进行对比,从微观到宏观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分析,已达到对不同国家的儿童影视作品的认识,积累经验,相互促进。如上述提到的朱玥玥在《儿童影视剧中卡通鼠的角色形象之研究》中就是通过对比中西方儿童影视作品中卡通鼠形象,总结出中西方关于卡通鼠形象的发源、精神内涵、类别、形象的意义和所渗透的时代精神的差异。基于此总结出儿童影视剧中卡通鼠形象塑造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不同文化背景对卡通鼠形象塑造的影响和日后如何突破发展。[6]这种研究也可将某个国家的优秀儿童影视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本国在此方面的不足之处,以求改进。如周燕的《加拿大儿童影视体制框架及对我国的启示》[8]及刘玉红的《中外动画片中的父母角色形象研究—以《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和《小猪佩奇》为例》等研究。[9]情感社会化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与媒介如电视在此过程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但是否这些影响因素存在着文化差异呢?有研究针对此作了相关的跨文化研究,研究比较了父母、电视在亚洲、欧洲、中东及南美国家儿童的喜、怒、哀、惧的情感表达方面的联合影响,结果发现尽管存在文化差异,但父母的认可以及(在较小程度上)孩子对媒体模型的认可都能预测孩子的情绪表现,在很多国家都相当一致。[10]跨文化研究意义非常重大,有助于打通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消除文化偏见、文化歧视,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构建一个和谐、对话、尊重的人类文化共同体,这对当前我国所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关于儿童影视作品的研究方法值得指出的是以上所述的两种方法学者在使用大多会结合文本分析法,即对选定的儿童影视作品的文本内容进行细致揣摩、研究及总结。文本分析法作用优势在于可以将分析的内容进行质性分析,也可以将分析的内容进行量化分析,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三)实验法
近些年来随着研究科学化的发展,大量研究开始采用量化研究,或者将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而相较于国内,国外学者更喜欢采用量化研究来进行儿童影视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量化研究来探寻儿童影视接受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如HüseyinKotaman就通过问卷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儿童观看电视的时间、在观影过程中父母的指导水平与动画片的类型三个变量对儿童任务坚持性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结果发现仅有儿童观看电视的时间可以预测儿童任务持久性的水平,看电视时间越长,其任务持久性水平越低。[11]还有学者通过实验法进一步研究了电视对儿童执行功能的直接影响,结果证明,相比于从事其他事情,儿童观看10-20分钟的异想天开的电视内容,导致其有更低水平的执行功能。[12]儿童屏幕使用过度引起了广大学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