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红楼角斗场”和“晴明庭院”搭建在平方米的巨大摄影棚里,妖域“红楼”是投入设计精力最大的主场景之一,其中涉及很多演员与数字角色间的高难度打斗场面,包括柏雅与鬼赤、晴明与百旎、晴明与慈沐的打斗等,美术部门决定在红楼场景上尽可能搭建出实景来减少后期特效和演员表演的压力。赤塚佳仁指出,当今电影美术创作前期的概念设计绝大部分都是通过电脑辅助设计完成,因此造型中对直线的运用可以非常普遍,但富有律动感的不规则连绵的自然曲线,即使是用电脑也必须通过手绘来完成。
为了表现妖怪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区别,妖域的主场景“红楼”大量使用曲线造型,这无论对于设计师还是场景建造的土木工程施工队都会造成工作量的翻倍。美术组在影棚内完全搭建出了三层结构的实景,内部为两层楼加格斗场的建筑主体需要有15米高度的空间,但由于影棚高度总共仅15米,而且还需要预留足够的灯光装置的空间,美术人员灵活处理,智慧地在影棚里地面下挖了3米,这样地面上搭建12米后的空间完全能够容下整个三层的结构。“红楼”中俯瞰格斗场的巨大鬼怪装饰造型也非电脑特效制作而成,而是用泥塑工艺制作了真实的大尺度雕塑安装在场景现场,这样拍摄中只要摄影机不是仰拍角度,就没有必要添加额外的虚拟场景。
山石林立、疏影横斜、淡雅惬意如仙境的“晴明庭院”是游戏中广为人知的经典场景,在设计上它尽可能还原了游戏中的布局与配置,桃花树与主屋的位置关系等都可以与游戏场景中的庭院相对应,院子外面的环境用数字特效延伸,而庭院中的植物和流水都是实景。巨大的“杉树林”场景同样是建在摄影棚里的虚构世界,赤塚佳仁认为,诸如此类的布景工作往往是电影美术创作过程中最艰难的部分,因为对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见过的场景,如果银幕中的表达有所缺陷就会很容易被察觉。另外,真实植物的自然生长形态很难靠人工完全逼真仿制出来,而在摄影棚中种植真正的植物和维持它的生长也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森林场景的设计阶段中赤塚先生决定避开了制作难度较大的树冠部分,选用了形态挺拔的杉树作为森林的主要树种,把主要的制作精力留在树干与树根的裸露部分。赤塚佳仁说:“电影美术不仅仅是创造银幕视觉审美造型,也要给演员和主创们营造出故事该有的气氛。”在实景搭建的场域中,导演对于调度的把控有更强的自由度和灵活度,演员在切身感受到的“空气感”氛围内表演也更加自如。在创作过程中,《侍神令》布景工作成为创作团队工作的重中之重,致使影片拍摄的后期影棚宛如真正的草木苍翠、鸟语虫鸣的自然环境。在电影美术创作中,让导演和其他主创人员深度理解既真实又魔幻的场景造型设计意图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
赤塚佳仁表示,它们最初只存在于自己根据剧本浮想联翩后的脑中世界,之后把它做成线描稿,优秀的美术团队理解之后,再绘制出更具体形象的概念设计图。仅凭平面图就能准确把握场景气氛感和空间感的导演和工作人员不多,因此美术部门要尽量制作出高仿真的精巧模型,用摄像机拍摄观看,让所有参与者更清晰地理解那个叙事的幻想世界。以叙事审美设计为桥梁的国际合作《侍神令》的主创团队由来自美国、韩国、日本和中国的近五千名电影人构成,赤塚佳仁表示他更习惯于独立在国外工作,而不是携带自己日本的美术团队进入剧组,自己一直把中国的美术团队当作家人一样看待。
赤塚先生最初在中国参与拍摄的是年日本电视台的电视版《西游记》,至今参与了很多中国电影的创作,而与《侍神令》的美术指导孙健先生是从《西游·伏妖篇》开始合作,至今已经有5年多的交情。赤塚佳仁认为,电影行业中不同国籍间的交流合作愈发普遍,美国好莱坞常将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聚在一起工作,而迈向电影工业化变革之路的中国影视行业也是如此。中国电影美术团队与日本团队虽然有着不尽相同的艺术创作习惯和风格,但跨地域、跨文化的美术创作中最重要的在于彼此间相互信赖、相互尊重,创作经历带来的工作伙伴和以艺术为桥梁实现超越语言的交往,是他最珍视的人生财富。
赤塚佳仁曾参加了多部华语电影的美术工作,见证了近十多年来大陆、台湾、香港的电影起落浮沉和突飞猛进,并与中国的工作伙伴共同创立团队专门承接电影美术方面的设计项目。为更好地进行艺术交融和技艺切磋,他曾访问30位台湾电影美术师和5位台湾电影导演,包括获得第85届奥斯卡4项大奖的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制景师张简廉弘、质感师陈新发、道具师柯治旻、特殊道具师钟国艳和园艺师查丁壬,进行了有关叙事审美设计制作方法和详细分工经验的交流,探讨电影美术行业面向未来的路径,年用中文出版了访谈著作《电影美术表与里:关于设计、搭景、陈设与质感制作,我用双手打造的电影世界》,通过与电影美术行业不同岗位人员的深入访问与探讨,他在艺术理念和实践经验的记录和研究方面画出了经典一笔。
导演徐克称赞此书:“赤塚佳仁,作为一位资深的国际级美术指导,蒐集高度的美术界同业,以创意、理论和实践作为交流的话题。此乃当下,对美学观点具启发性及参考价值的一本收藏书籍。”在此书中,赤塚先生以他多年参加国际尤其是好莱坞电影的团队设计制作经验,在书中明确列出电影产业美术部门各个职位人员的标准称谓和职能,如清晰描述了艺术总监、美术指导、场景设计师、陈设师、概念设计师、气氛图绘制师、道具设计师、道具师、执行美术,以及美术制片和美术协调等等一系列电影美术组中英文职务名称及其工作职责,这对于华语电影美术行业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电影美术表与里》的撰写与出版,显示出赤塚佳仁先生对于电影美术创作方法论的重视,理论层面的出版物使流传后世的不仅有电影艺术作品,更有电影艺术家的思想和经验。在回顾以往电影美术的创作成就时,赤塚佳仁认为他最中意的设计是自己的“此时之作”,因为在每一个新创作中都发挥了当时自身艺术创作的最高能量。“几天前我再次欣赏了20多年前是枝裕和导演的电影《幻之光》,这是我年轻时参与设计的电影作品,但现在重新来看也相当完美。我所欣赏和感受到的是,只要竭尽全力,电影会是流传到后世的文化遗产。”在谈到是否有特别想尝试的影片类型时,谦逊幽默的赤塚佳仁先生表示,自己并不是能够随意选择作品的伟人,所以如果酬劳和时间契合便会欣然接受。
相比于电影美术创作,他认为自己并不是专业的影评者,所以欣赏电影不是其主要工作,也很少会因为单纯的喜欢某类型影片便想要尝试参与创作。目前赤塚佳仁正在参与的电影依旧是一部中国影片,内容大概是年的科幻题材,他对自己能接到众多科幻电影的邀约感到新鲜有趣。在电影美术创作过程中,经常会有人习惯于参考或模仿优秀电影或是网络最新视频的某种手法,赤塚佳仁却反对这种创作方式,他认为电影美术师可以从经典电影中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但直接从好莱坞的最新作品中引用创意是不好的,美术师的工作应该是如何从剧本的文字和导演的语言中思考出新的造型世界,这也正是赤塚先生把电影美术创作看作是一项非常艰辛的“烧脑”工作的原因。
赤塚佳仁认为,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有着光明的未来,坐拥巨量观众的中国电影市场中,为了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电影业界创作者们正在进行热烈频繁地相互学习切磋,在众多的资深导演创作活跃的同时,更具当代活性思维的青年才俊也在不断涌现。成绩卓著的知名导演不仅才华横溢,其团队还以雄厚的资本雇用了众多海外工作人员协同参与创作,将世界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引入、融合,很多独有的技术和经验也有更多渠道由年长者身体力行地传授给了年轻一代。
赤塚佳仁说:“单纯依靠最新技术和表面知识,电影是无法发展的,但可喜的是现在的中国电影界已经成功地继承并形成了自己的电影文化。”电影产业的发展不仅提升了电影美术设计在行业内的规范化和体系化,为跨国界的国际设计师也提供了无限的施展才华的舞台,作为电影幕后英雄的赤塚佳仁,将始终秉持给广大观众带来充满原创智慧的叙事审美为最重要的创作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