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证券报
原标题:内容为王影视行业重回正轨
过去一年里,影视行业及相关上市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影视寒冬”的说法被频频提起。市值曾超亿元的印纪传媒如今面临面值退市窘境;华谊兄弟市值从一年前的多亿元缩水到多亿元,董事长王忠军不得不“卖画求生”;光线传媒上半年净利同比下降95%,阿里创投在九月初也抛出减持计划。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影视行业已经告别高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时期。回归内容成为行业共识,这一逻辑不断获得验证。暑期上映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达到49.01亿元,位列中国影史票房总榜第二,近期三部主旋律大片也缔造了史上最强国庆档。
资金涌入
从年开始,我国影视产业经历了“黄金十年”。“政策一严,就出现所谓的寒冬,说明了影视产业以前是有泡沫的。”中国传媒大学赵雪波教授表示,“这种泡沫不仅是影视产业自己的泡沫,其实也是资本市场的泡沫。”
影视产业发展在年至年间达到阶段高点。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增长显著,同比增长36.15%,当年新增银幕块,日均增长15块银幕。年票房达.69亿元,同比增长48.7%,新增银幕块,日均增长约22块银幕。突破亿元票房后,年的票房增速迅速回落,同比增长3.73%,达.12亿元。
资本逐利在影视行业得到淋漓体现。“养猪的、做乳制品的、开餐馆的、做金属管材的、卖五金的、放烟花的企业有什么共同点?答案:都变成了影视公司。”年4月,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在微博上如此调侃。年,A股影视公司疯狂并购。3月,湘鄂情收购了中视精彩和笛女影视;中南重工收购了大唐辉煌;5月,皇氏乳业收购了御嘉影视。其中最大的一笔交易是申科股份以25.22亿元收购了海润影视%的股份。根据中银国际研报,年影视行业并购达到.78亿元,其中北京文化完成对浙江星河、世纪伙伴的收购,形成影视剧全产业链布局。
大公国际曾指出,影视行业这种高溢价、高业绩承诺的并购,特别是跨界并购,多数无法真实改善企业的发展状况,实际成长性无法支撑其高估值,一旦泡沫破灭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及信用水平将产生较大影响。
影视行业也兴起了资本市场的游戏,“对赌协议”摇身一变成为了“保底发行”。北京文化可以说是“保底发行”的开创者,曾参与《心花怒放》《我不是潘金莲》《战狼2》等多部电影的保底发行,其中《战狼2》更是大获全胜。但北京文化如今更注重投资制作,计划明年开始陆续上映的《封神三部曲》,总投资达到30亿元。
“如果没有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