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影视行业出现一个明显现象——爆款影视作品越来越少,哪怕是被寄予厚望的暑期档也难觅爆款身影。而甜宠、悬疑、青春等题材扎堆,同质化内容使赛道变得愈发拥堵,加剧了观众的审美疲劳。由此释放出一个信号:影视行业需要鲶鱼效应来改变现状,因此急需从产业链源头引进可供二度艺术创作的优秀内容来丰富影视作品的素材库。
实际上,行业已经有所行动。一些布局影视业务的互联网平台尤其是作为掌控影视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视频平台,分别组建了自己的文学素材库。比如腾讯旗下有阅文,字节跳动投资多家网文公司并将旗下小说频道升级为番茄小说,百度入股七猫小说和掌阅科技……多家平台在文学内容赛道的积极布局,均从侧面证明了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关联愈发紧密。
然而,与对优秀文学作品巨大的需求量对应的,却是人才供给出现了一些青黄不接的现象,也暴露出影视行业急需创作新血注入以激活行业生态的问题。基于此,由福得文化联手《萌芽》和西影厂举办的“新故事”文学营应运而生。
文学营部分作者合影
寻找下一个优秀“写作者”
IP和原创作为影视作品两大创作源头,在制造爆款频率上目前似乎是前者领先。就拿今年刚过去的暑期档来说,根据艺恩发布的《暑期档剧集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今年暑期档IP网剧占比为49.2%,数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且播映指数均值同比提升,说明IP网剧的势能仍然很强,而且是扛起暑期档的主力军。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当镰刀纷纷朝向网络文学作品,难以避免滋生同质化影视作品扎堆的怪象,从而暴露网络文学正陷入开采过度和优质内容匮乏的困境。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薛舒
在网文之外的严肃文学作品,则是IP的另一大分支,也是影视作品热衷的改编对象之一。然而富有底蕴的文风和议题审查导致的改编难度,让大部分影视从业者望而却步。于是,基于严肃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数量不多,但一旦改编成功,就能成为佳作,《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白鹿原》《秋菊打官司》莫不如是。
从长远来看,如果维持现状,文学作品进行影视化改编的前景将不容乐观。于是一些影视公司一边寻找和储备有潜质的文学作品,一边另辟蹊径、自创IP,比如聚焦教育题材的“小”系列、聚焦女性题材的“二十”“三十”“四十”等系列。不论何种布局,操作的核心思想都是为了丰富影视作品的创作源头,谁能制造活水,谁就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增加胜算。
一些文学网站也正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拥抱更宽广的市场,但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与站内作者签定的合作协议中出现的影视改编相关条款在一定程度上因“剥夺”了某些应有的权利而遭到不满。
这指向的,是作者话语权有限、不能为自己作品影视化做主的生存现状。他们让渡的不止是本可以拥有的权益,甚至还可能为文学作品因影视改编失当致使的失利埋雷。
如此看来,刚刚结束的“新故事”文学营具有同样慧眼识珠、为影视行业运转积极造血的优势。该活动举办的初衷和目的,是寻找能产出优质文学内容的好作者,通过各种鼓励和扶持,比如让业内资深人士手把手对作品入选的作者进行指导和点评,给新故事的茁壮生长提供肥沃土壤。同时为优秀写作者搭建源于编剧、影视平台、文学平台等多维度助力的发展路径。
这就不得不提到“新故事”文学营的幕后推手,该活动由剧集、文学、电影三个领域的“行家”——曾成功孵化《千古玦尘》《我就是这般女子》《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热播剧的福得文化、青春杂志翘楚《萌芽》、以《霸王别姬》《红高粱》等响彻国际影坛的西影厂联合启动,这意味着“新故事”文学营具有与其他文学征稿活动相比更为突出的优势,将直接打通文学与影视圈之间的壁垒,让两条产业链实现交汇。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薛舒、西安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孟瑶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毛尖与优秀作品得主合照
三方强强联手举办的首届“新故事”文学营,不限题材和篇幅,既是对热爱写作的人敞开大门,让参赛者用实力说话,也是在为影视行业下一个“爆款”作品寻找好苗子。于是,在该活动中胜出的各类别、各体量的优秀文学作品,都将获得最匹配的剧集或电影等开发模式的支持。
正如活动主办方上海福得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惜菲所言,文学和影视的结合是发展趋势,但目前写作者没有一个特别合适的窗口去了解影视行业需要怎样的文学作品来改编,就可能造成创作力的耗损,所以希望通过“新故事”文学营真正发现一些人才和好故事,让一些业内前辈帮助优秀作者提升创作技巧和了解影视行业的市场风向。
数据不再是衡量一部文学作品的首要指标,优质内容才是冲出重围的杀手锏,这也是“新故事”文学营评定作品的唯一标准。创作出优秀文学作品的作者,更是活动的重点扶持对象。可以说,“新故事”文学营是储备优秀写作者的人才库。
获奖作品直接改编
为创作者提供影视圈入场券
短短两个月,“新故事”文学营就收到了来自全世界作者近篇作品,题材涵盖现实主义、历史、古装、女性、悬疑、甜宠等各类别,经过筛选,最终有16位作者到场与业内前辈一起度过了三天三夜。更为重要的是,该活动是公益性质的,所有参与人员免费参加,由主办方承担所有的差旅和提供创作基金,旨在扶持优秀作者,让他们既能通过讲座活动汲取干货,也能收获专家的辛辣点评。
这次文学营举办了文学向、影视向两大讲座。其中《萌芽》杂志编辑部主任桂传俍、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暨著名作家毛尖、著名悬疑小说家那多在以“从小说到影视:如何讲好故事”为主题的文学向讲座中,与到场的优秀写作者分享了自身丰富的经验。
那多以亲身经历分享了一些小说创作的心得。由于深耕犯罪小说,他会从社会真实案例中获取灵感,但从案例到小说的转化过程需要跨过一些关卡。比如,为了强化犯罪小说的类型化,要制造一些新冲突,还要给人物设置一些较极致的性格以增添戏剧张力,甚至要去掉一些现实中的巧合,把事件驱动力改成符合逻辑的情节,要在真实与虚构之间把握好度,才能给读者最佳的阅读体验。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毛尖分享
毛尖表示,自己一直在思考文学和电影的关系,以前是小说被放在主位,但出现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影视化的现象后,电影就被放在主位了。有些人抱怨影视作品改编得不好,那是因为小说从原来的主位上被拉下来了,所以现在又提倡尊重原著。如今文学和电影的关系发生了极大逆转,那么在两者间应该找到互通的方法论。
福得文化创始人、编剧饶俊,悬疑小说家那多
在以“分众时代创作如何突围”为主题的影视向讲座上,福得文化创始人、编剧饶俊、著名编剧芦苇也跟到场的优秀写作者分享了创作心得。芦苇表示很喜欢跟年轻人接触,他说创作者的年龄不是关键,价值观的选择才是问题。芦苇指出,通过近几年阅读青年创作者的剧本,发现青年创作者有价值观不清晰和过于